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香江观察】坚定自信维护香港法治

2022年04月11日 04:02   来源:经济日报   

  近日,英国最高法院法官辞任香港终审法院非常任法官,英国最高法院今后不再派出在任法官到香港任职,再次引发人们对香港司法制度的关注。

  香港为何要聘任外籍法官?

  作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中央对香港的行政、立法、司法方面都做了制度性安排。基本法第82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可根据需要邀请其他普通法适用地区的法官参加审判;基本法第92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官和其他司法人员,应根据其本人的司法和专业才能选用,并可从其他普通法适用地区聘用。

  回归之初,香港与英国司法系统达成协议,英方派遣2名在任法官出任香港终审法院非常任法官,一直延续到本次2名法官辞任。截至目前,香港终审法院仍有10名海外法官担任非常任法官。

  这一制度安排是根据香港的法治沿革和本地实际做出的。在港英殖民统治期间,香港没有终审权,司法领域被外籍人士垄断。香港的大学长期被禁止培养法律人才,直到1969年才开设法学专业。这就造成香港本地法律人才稀缺。作为一个实施普通法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香港需要大量资深法官和丰富判例来保持法治秩序和营商环境稳定,因此基本法做出了相关规定。赋予香港终审权并允许香港延请外籍法官,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保持香港繁荣稳定的开放心态和坚定决心。

  外籍法官为何要离职?

  早在2020年香港国安法实施当年,英国就曾发布所谓“香港半年报告”威胁要撤出英籍法官。由此可见,英国法官的辞任是一场鲜明的政治操弄。

  根据世界银行的法治评审指标,1996年香港的全球百分位数是69.85;回归后香港法治排名大幅提升,1998年全球百分位数是82.5。2020年香港实施国安法,当年全球百分位数是91.83,高于英国的89.9。香港的法治水平得到国际社会公认,抹黑国安法的说法站不住脚。

  外籍法官辞任的影响有多大?

  从国际影响看,香港终审法院10名非常任法官中已经有9人表示留任,展示了国际社会对香港司法保持信心。

  从人才储备看,香港目前有11000多名执业律师,1600多名执业大律师,为法官选拔提供了充足的后备人才,香港回归以来的司法实践也积累了丰富的判例资源。

  从根本上看,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巩固和发展靠的是“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靠的是毗邻内地的独特区位,靠的是香港同胞的努力奋斗,而不是靠什么人的恩赐和加持。一边分享中国的发展红利,一边还要摆出“教师爷”的姿态干预香港事务,这是行不通的。 (刘亮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符仲明)

鍒嗕韩鍒帮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香江观察】坚定自信维护香港法治

2022-04-11 04:02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近日,英国最高法院法官辞任香港终审法院非常任法官,英国最高法院今后不再派出在任法官到香港任职,再次引发人们对香港司法制度的关注。

  香港为何要聘任外籍法官?

  作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中央对香港的行政、立法、司法方面都做了制度性安排。基本法第82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可根据需要邀请其他普通法适用地区的法官参加审判;基本法第92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官和其他司法人员,应根据其本人的司法和专业才能选用,并可从其他普通法适用地区聘用。

  回归之初,香港与英国司法系统达成协议,英方派遣2名在任法官出任香港终审法院非常任法官,一直延续到本次2名法官辞任。截至目前,香港终审法院仍有10名海外法官担任非常任法官。

  这一制度安排是根据香港的法治沿革和本地实际做出的。在港英殖民统治期间,香港没有终审权,司法领域被外籍人士垄断。香港的大学长期被禁止培养法律人才,直到1969年才开设法学专业。这就造成香港本地法律人才稀缺。作为一个实施普通法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香港需要大量资深法官和丰富判例来保持法治秩序和营商环境稳定,因此基本法做出了相关规定。赋予香港终审权并允许香港延请外籍法官,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保持香港繁荣稳定的开放心态和坚定决心。

  外籍法官为何要离职?

  早在2020年香港国安法实施当年,英国就曾发布所谓“香港半年报告”威胁要撤出英籍法官。由此可见,英国法官的辞任是一场鲜明的政治操弄。

  根据世界银行的法治评审指标,1996年香港的全球百分位数是69.85;回归后香港法治排名大幅提升,1998年全球百分位数是82.5。2020年香港实施国安法,当年全球百分位数是91.83,高于英国的89.9。香港的法治水平得到国际社会公认,抹黑国安法的说法站不住脚。

  外籍法官辞任的影响有多大?

  从国际影响看,香港终审法院10名非常任法官中已经有9人表示留任,展示了国际社会对香港司法保持信心。

  从人才储备看,香港目前有11000多名执业律师,1600多名执业大律师,为法官选拔提供了充足的后备人才,香港回归以来的司法实践也积累了丰富的判例资源。

  从根本上看,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巩固和发展靠的是“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靠的是毗邻内地的独特区位,靠的是香港同胞的努力奋斗,而不是靠什么人的恩赐和加持。一边分享中国的发展红利,一边还要摆出“教师爷”的姿态干预香港事务,这是行不通的。 (刘亮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符仲明)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