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忠阳车评】不宜把缓换装与减配混为一谈

2022年01月28日 06:55   来源:经济日报   

  最近,有不少车主投诉某车企“减配”,引发争议。

  受汽车芯片供应紧张影响,去年以来部分车企热销车型出现缺货。一些车企为满足客户急需用车,在不影响车辆安全功能且符合相关法规的前提下,通过“缓装”或“换装”部分非核心零部件的替代方案,以实现车辆交付。比如,去年小鹏P5就采取了“先交付,后补装”的方案,并计划在今年3月底开启分批雷达补装。

  还有一些企业则直接去掉部分对车辆性能和安全不会产生影响的配置。去年通用汽车宣布,在2021新款皮卡车型中不再配置燃油管理模块,相应地也降低了售价;宝马则表示,受制于全球芯片短缺,旗下多款车型同时迎来配置调整。奔驰公开称,由于芯片匮乏,不再保证为全部新车提供全线配置。不过,受到影响的消费者可以选择以折扣价获得低配的汽车,也可以选择等待配件齐全的新车,或者直接取消订单。

  问题在于,现在仍有不少人把缺芯背景下的缓装或换装与传统意义上的减配混为一谈,成为当前引发消费者和车企纠纷的诱因。所谓减配,是指车企为了压缩成本,在原车型的基础上,主动减少一些配置。当然,这些配置不会影响车的基本性能,车辆也符合国内标准。但在我国汽车市场,消费者对“减配”尤其敏感,常以涉嫌欺诈对其进行投诉。而缓换装属于“被动减配”,是当前车企积极应对“缺芯”的方法之一,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偷工减料,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

  反思人们之所以将二者混淆,原因不难分析。一方面,可能是4S店未能将相关信息准确告知消费者;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交流中消费者未充分理解4S店的告知。此外,部分媒体在对此类纠纷报道时,未把握好平衡原则,只采访了其中某一方。因此,所呈现出来的事实并不完全准确,也在不同程度上加剧了双方的矛盾。

  区分是否主观或故意是减少此类矛盾的关键。实际上,类似上述某车企收音机问题、多家企业ESP替代方案,都可以算作是缺芯背景下的“被动减配”,而非车企主观或故意为之。一旦面临这类投诉时,厂商与消费者应更多地进行沟通,争取达成相互谅解。从目前来看,行业缺芯问题一时半会儿还难以得到根本解决,未来这样的纠纷或不可避免,甚至还会继续增多。这就要求车企和经销商未雨绸缪,在产品销售过程中,更加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比如,通过签署用户告知书,或在销售合同中用备注的方式向用户详细告知,从而避免购车后的各种纠纷。

  良好的厂商和消费者关系,有利于汽车产业健康发展。刚刚过去的一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08.2万辆和262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3.8%,结束了连续3年的下降趋势,实属不易。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也已超过美国,达到3.02亿辆,处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关键期。

  汽车强国不仅在于技术硬实力的支撑,还有文化软实力的涵养。而良好的厂商和消费者关系作为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大家共同维护。少激化矛盾,努力寻找最大公约数,理应成为汽车芯片短缺背景下企业、消费者和媒体共同的追求。(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杨忠阳)

(责任编辑:王炬鹏)

【忠阳车评】不宜把缓换装与减配混为一谈

2022-01-28 06:55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