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降准猜测四起!降不降很重要,这个更重要→

2020年06月09日 22:13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距离上次降准落地不到一个月,新一轮降准的猜测又来了!

  6月8日,5000亿元“麻辣粉”(中期借贷便利)到期之际,央行却一反常态,没有直接续作,而是说要在月中开展一次性续作。这一举措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会不会用降准来置换5000亿元“麻辣粉”?6月的“麻辣粉”会不会“降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 中提到的降准降息是不是来了?

  “麻辣粉”没如约而至,但常态化操作不变

  虽然预料之中的“麻辣粉”没来,但这并不意味着央行常态化公开市场操作有变。

  因为之前,央行连续实施逆回购。

  5月最后一周,暂停37个工作日的逆回购重启。5月26日至29日,央行分别开展了100亿元、1200亿元、2400亿元、3000亿元逆回购。

  进入6月,央行又连续四天开展逆回购。

  开展逆回购,向市场投放流动性的目的很简单,就是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那现在是有什么原因,让银行体系流动性不充裕呢?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李佩珈从几个方面做了分析:

  1、6月是企业集中缴税期,这将带来财政存款增加,进而导致货币供给减少。

  2、6月MLF到期量为7400亿元,为有数据以来的最高值。

  3、4月末,外汇占款为21.19万亿元,为历史最低值。

  财政存款、MLF到期、外汇占款等,都将给市场带来“抽水”效应。

  江海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屈庆表示,每年6月份资金到期规模大,存在缴税扰动,但央行会予以对冲。从近期央行操作释放出的信号看,后续不会让资金面紧张。

  降准是政策选项,但用不用是另一回事

  今年以来,降准频率明显提升。1月、3月和4月,分别有一次降准。3次降准总共释放了1.75万亿元。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M2)、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

  也就是说,就算后续继续降准,也没必要大惊小怪,因为降准一直都在政策工具箱中。

  但本月会不会降准,专家们则有不同的意见。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预计,本月降准或将“落空”。考虑到半年季节性流动性压力,央行或将重启28天逆回购,并采取“逆回购+MLF”组合维持流动性和市场利率稳定。

  不过,温彬表示,下阶段看,利率债和信用债的集中发行,对市场资金供求关系仍将带来较大影响,全面降准仍然可以期待。

  方正证券则认为,考虑利率债的发行高峰以及抗疫特别国债的发行,6月份降准的概率较高。

  至于会不会“降息”,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颜色认为,6月份央行仍会进行MLF操作,但利率可能不会调整,以推动市场利率向合意中枢水平靠近。

  降归降,这种降法很难再有了

  关于降准的猜测还在继续,但如果借着降准,继续想着什么大水漫灌,那是没指望了。

  近期,央行提到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的原因时,多是对冲政府债券发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等因素的影响,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也就是说,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是为了应对外部冲击,对流动性预调微调,让其保持合理充裕的程度。如果后续有降准,目的也一定是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有专家表示,多年来,市场习惯于一看到降准降息,就认为是货币政策要放开,大水漫灌要袭来。虽然根据过去经验,有一定的道理,但显然不适用于现在。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经济社会发展困难较多。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有助于提振信心,稳定市场,是很有必要的,和大水漫灌没有一毛钱关系。

  此外,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表示,央行近期操作释放出信号,货币政策重心正从“宽货币”向“宽信用”转变。

  简单说就是,货币政策将更多地针对中小企业、三农、制造业等领域,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降准不降准,不重要,钱能否投到真正需要的地方,真正产生积极的效果,才重要。(经济日报视点工作室 统筹:孟飞 记者:陈果静)

(责任编辑:冯虎)

降准猜测四起!降不降很重要,这个更重要→

2020-06-09 22:13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