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一线调查:“救企业扶产业,农民钱袋子才能稳得住!”

2020年05月28日 10:33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28日讯(记者许凌)到宁夏中宁,不能不看枸杞;到宁夏红寺堡不能不聊葡萄酒。道理很简单,无论前者是“当家小生”,还是后者是“后起之秀”,都是支柱产业。只不过中宁凭借枸杞奔小康,红寺堡仰仗酿酒葡萄脱贫致富。

  全国两会召开之前来到西北著名的移民新区——红寺堡区,得到的信息令记者心头一震:这里的支柱产业难以支撑了,虽说种植户(尤其是贫困户)受益得到实惠了,可加工企业太可怜了……谁还有心跟你聊红酒,大家的眼睛都齐刷刷地瞄准“红丰”……

  怎么会是这样?“红丰”又是何物? “不能倒,真的不能倒!”当记者见到红寺堡红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青山时,他的第一句话似乎就给了答案:“红寺堡葡萄酒这个产业走过十几年了,目前确实太难了。这不,政府通过我们红丰公司这个平台,出手救企业!”

  或许王经理说出来的信息量太大,记者请他帮着重新梳理。

  说来话长。1999年依据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大批移民从南部山区迁到红寺堡。可是折腾了十来年,尽管凭借扬黄灌溉工程家家户户能种上几亩玉米、小麦,可移民依旧是吃不饱肚子。2007年自治区层面启动贺兰山东麓发展葡萄业的工程。依山傍水,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降水量少、砂石土壤,透气性好,富含矿物质……我们这里同样具备这些优势呀,一亩葡萄半亩田,缺水少地的红寺堡为何不也尝试一下发展“红色”产业呢。

  于是,尽管困难群众最初不配合,可在政府的推动下,2007年一批又一批的葡萄种苗种下去了,一片又一片的酿酒葡萄长出来了。截止去年红寺堡区葡萄种植面积达到10.6万亩,其中酿酒葡萄达到7600亩,成为毋庸置疑的宁夏葡萄产业主产区。

  2007年开始种植,到2013年挂果,这期间是怎么挺过来的呢?答案是有大批企业进驻。由于国际葡萄产业专家对贺兰山东麓葡萄好评如潮,宁夏红葡萄酒连续几年频频在国家斩获大奖,看好葡萄就业发展前景的投资商、厂商越来越多。东方裕兴酒庄、罗山酒庄……几年间18家大小酒庄林立,红寺堡葡萄种植产业显现勃勃生机。

  然而却好景不长!常言道,谋划万般好,落地万般难。由于高端酒的竞相价格大战,中低端酒又没有品牌,眼见得大小酒庄的订单越来越少,酒窖里的库存越来越多。

  “可收购葡萄的企业是不允许打白条的!要不怎么说老百姓受益得到实惠了呢?不过这样下去葡萄加工企业就拖跨了”,同心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林坦言道。

  走进东方裕兴,这个曾经诗意浓厚的酒庄冷清了许多。业务主管刘彦宏低声说道:“终究我们的葡萄酒荣获过比利时布鲁塞尔大金奖,凭借特有的品牌品质加上庞大的销售团队,这几年还有产值和微薄利润,但不知还能挺多久。”

  “我们不行了,与其它酒庄一样入不敷出,境况很惨!”罗山酒庄的总经理助理王志佳告诉记者,尽管他们酒庄销售额是1一千多万,可是扣除生产成本、人员开支、还银行利息,尤其支付农民工(三分之一是建档立卡户)的劳务费就是800多万,一年下来还是亏损了近200万。

  “救企业,要竭尽全力救企业!”红寺堡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总经理马瑞语气坚定。他告诉记者,2019年红寺堡区委、区政府果断责令我们这个负责全区供热取暖拥有8个亿固定资产的国有企业下设“红丰”公司专门做这件事。

  那么“红丰”如何破解瓶颈的呢?马瑞娓娓道来。目前大小酒庄库存太大,资金链断裂。为了解救其燃煤之急我们实施三步走:

  第一,比如先收购每个酒庄100吨原酒,以统一“红漠”品牌出售,这些酒卖得出去卖不出去,与酒庄无关;第二,再向大小酒庄收购400吨中低档的红酒做抵押,三年至半年如果酒庄及加工企业不能支付我公司其70%的钱款,这400吨酒归“红丰”所有;第三,红丰注资,红丰以“红漠”品牌帮你们卖酒,带你们走一段路,待你们熬过瓶颈期,“红丰”全身退出。

  “太好了,政府竟然以这么大的气魄救企业,我认为全区70%左右酒庄和葡萄加工企业将被激活!”罗山酒庄的王志佳使劲地点点头。

  救企业,就是扶产业;只要葡萄酒产业不倒,农民钱袋子才能稳得住!“尽管这样运作‘红丰’风险也很大,但是这件事必须做,而且一定要做好!“马瑞说。(经济日报记者 许凌)

(责任编辑:张雪)

一线调查:“救企业扶产业,农民钱袋子才能稳得住!”

2020-05-28 10:33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