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潜江:打好防疫第一仗 迎战复工第二仗——来自战“疫”一线的纪实报道

2020年03月13日 22:22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3月11日下午,水面上刮过阵阵微风,天气还有点凉,但“虾老板”肖诗兵还没有收工的意思。他的眼前,是上百亩虾稻共养的养殖水田。这几天,他每天都要到水田里清清杂草,给虾喂点食料。“今年头茬虾苗肯定卖不上好价钱了,得抓紧把管理跟上,争取后期把损失补回来。”

  肖诗兵是潜江市后湖管理区关庙办事处新河村养殖大户,承包了300亩水田搞虾稻共养。往年这个季节,他的虾稻田已经很热闹,买虾苗的、养虾的整天在田边转。今年受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各地虾农还没有大规模复产,他聘请的养虾工也出不来,肖老板按规定办理了复工手续,每天自己上手除草喂料。“这次我们村没有一个人染病,按照上面要求,现在开始分级分类复工搞春耕了。”

  肖诗兵的水田。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朱国旺摄

  由于果断采取及时收治、全面封堵等措施,防控举措决断早力度大,疫情发生以来,潜江市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向好。2月28日至今,没有发生一例新增病例。截止3月12日24时,全市在院治疗病例7例,疫情防控的“第一仗”胜利在望。在坚决打好疫情阻击战,推动疫情防控格局不断好转的同时,潜江市委市政府把精准复工复产、促进经济发展的“第二仗”纳入了日程。2月28日以来,潜江市先后以发文和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分别对全市春耕备耕、脱贫攻坚、复工复产等做出了具体部署和统筹安排。

  养虾大户肖诗兵就是精准复工复产的第一批“早行人”。潜江市“虾稻共养”模式已有多年历史,现在全市养殖面积达到85万亩,每亩虾稻收入平均5000元左右,每年综合产值超过400亿元,虾稻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和脱贫攻坚的重要依托与抓手。因此,潜江市春耕备耕、复工复产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推动“虾稻共养”。

  肖诗兵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朱国旺摄

  潜江市农业发展中心总工程师陶忠虎告诉记者,目前虾苗销售还不太好,去年虾苗最高卖到38元一斤,今年还不到10元。虾苗如果卖不出去,田里的虾就会增加,导致虾的活动空间拥挤,生长品质下降。肖诗兵是大户,去年底就提前清空了100亩水稻田,如果虾苗超负荷,到时候可以转移一部分到储备水田里。但对更多普通虾农,如何解决这一现实难题?潜江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陈运长说,潜江市正在积极和有关部门联系,鼓励有条件的加工厂家复工复产,提前收虾,减少农民损失。

  莱克集团就是这样一家加工企业。在莱克集团大门口,董事长郑玉林指着一辆正停在院门口登记、检测的大货车说,“这一车虾要运到沈阳,两个司机轮换,24小时就到了。他介绍,往年最晚春节之前,虾库里基本就空了,但今年到现在库存还很多。为了应对困难,莱克集团在政府支持下积极开展复工准备,成为当地最早复工的一批企业,“现在厂子里已经有五六十人在为开工做准备。”

  莱克集团,一辆货车正在接受检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朱国旺摄

  位于潜江市主干道的潜网集团中国虾谷小龙虾交易中心则已经开工。在交易大厅,戴着口罩的分拣员正在把一箱箱鲜活的小龙虾按个头品质分级装箱。打包工人熊呈祥现场演示了打包操作:泡沫箱中间放一条冰柱,倒进鲜活的小龙虾,标准50斤,封顶,放在特制的架子上用胶带封口。熊呈祥的动作十分流畅迅速,“我打包一箱一分钟,要换成机械操作都不一定有我快。我们最高的时候一天能打包1000件,一共是5万斤货。今天的话目前是1万斤了。”这些打包好的箱子,会在48小时内被送往全国400多个城市。

  小龙虾交易中心从农户手中收上的鲜虾。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梁木摄

  在分运中心,近10台卡车正停在各自的车位上,戴着口罩的装运工来回忙碌着。总经理康峻介绍,交易中心不仅交易本地虾,周边湖南、四川、江苏、安徽等省的小龙虾也从这里发货。今年交易中心2月25日才复工,开业时间比往年晚一个月,同期交易量比往年要少,不过一天比一天多,正在恢复。为了有效防控疫情,交易中心今年更多地采取进村上门的方式,由交易中心把装运箱送到村里,虾农自己装好箱,他们再收回来。这样做虽然费时费力,但能让虾农放心交易,也防止了疫情。

  小龙虾交易中心的上货场所,一箱箱打包好的小龙虾将从这里发向全国各地。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朱国旺摄

  小龙虾为代表的“红色产业”紧张有序复工,小麦和大豆为主的“绿色产业”同样在抓紧管养之中。在潜江,以田关河为界,河以南是兴旺的小龙虾养殖业,河以北是茁壮的小麦大豆蔬菜等种植业。春风3月,田野里金色的油菜花在风中传送着希望,绿油油的麦地在阳光下寄托着丰收。

  潜江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陈运长介绍,今年潜江市有冬小麦36.1万亩,油菜面积22.87万亩,现在小麦条锈病防治已完成85%以上,油菜已经全面开展一次菌核病防治。同时,全市已备好水稻种子700吨、玉米种子600吨,储备农膜300余吨、化肥4.5万吨、水产饲料4900吨。“相关饲料企业、化肥企业已开始复工复产,目前主要问题还是跨省市运输手续、运输时间比较长。”对此,潜江市农业农村部门向社会公布24小时协调电话,为运输车辆提供帮助服务。

  如何在复工复产的同时做好疫情防控?陈运长介绍,潜江市做出了“五要五有”规定:出门要测温,下田要错峰,干活要分开,口罩要带好,回家要记得;配送有专车,运料有专人,技术有指导,农资有保障,稳产有希望。“春耕一刻不能耽误,只要抓得合理,今年农业生产不会拖后腿。”他说。

  农业不会拖后腿,企业复工复产也一刻没有落下。疫情期间,潜江市共有19家不能停企业持续生产,随着疫情防控成效逐步显现,目前潜江市已有18家企业陆续复工复产。潜江市江赫医用材料有限公司集织布、医用材料深加工为一体,疫情发生后,江赫医材停产了纱布、绷带等生产线,扩充口罩生产。总经理王珺说,过去口罩产量一天也就3到5万片,现在能达到一天30万片。

  作为农资企业,湖北潜江金华润化肥有限公司很清楚自己的责任。金华润具有年产60万吨氨醇、70万吨尿素、15万吨二甲醚、6万吨精甲醇、3000万条塑料编织袋的生产能力。随着疫情好转,各地道路封控逐步减轻,金华润的尿素也在春耕中持续走俏。公司总经理李先荣说,“目前每天的进出货总量是3500吨,一天的生产量大约是2500吨左右,形势还会进一步变好。”他显得很有信心。

  复工复产和春耕备耕的稳步推进,为潜江市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基础。潜江市2014年有建档立卡贫困村51个,贫困人口6.4万人 ,2019年底51个贫困村全部摘帽,剩余507户1262人未脱贫。疫情发生后,潜江市378支扶贫工作队就地转化为疫情防控工作队,在加大对城乡低保、特困人员、重度残疾人、孤儿、留守老人等困难群体帮扶同时,依据目前外出务工相对困难等现状,通过扩大企业就业、鼓励种养殖就业等方式,有效促进贫困户就业脱贫。(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柳洁 梁木 朱国旺)

(责任编辑: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