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山东周村:校企合作破除“灯下黑”

2019年11月29日 13:57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29日讯(记者王金虎 通讯员 王娟)高校的科技成果“解冻”速度明显加快, 正快步从实验室走进企业的生产车间,科技成果转变为生产力的精准度越来越高,让更多的企业拥有核心竞争力,这是今年以来山东淄博市周村区大力推进校城深度融合、高效合作,努力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出现的可喜局面。

  而这一切缘于一次“灯下黑”的经历。今年初,周村的一家企业与南方一家机构签订技术合作合同,支付了巨额费用后不久,周村的这家企业却在一次偶然的场合发现,真正给他提供服务的其实是距离自己不足20公里的当地一家职业院校。没错,南方的机构扮演了中介的角色,并从中赚取了八成多的差价。

  其实,周村有得天独厚的高校资源优势。其辖区内有山东省轻工职业学院,周边还坐落着山东省理工大学、齐鲁医药大学和淄博职业学院。“毫无疑问,在校企合作领域,周村存在着‘灯下黑’现象。”周村区科技局局长王欣荣听说这个故事后,专门带领班子成员就校企合作双方的需求进行了专题调研。随后,周村科技局研究出了破解之道——当好科技“红娘”,做好“联姻裁判”。

  在王欣荣看来,优秀的科技“红娘”就是要让最适合的企业和高校在一起,要激发彼此之间的热情。为此,周村区出台了创新券实施办法。由区财政拿出400万元,设立“科技创新券”,区科技局把券发放给承担区级校城融合项目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按照其享受资助金额的30%向高校发放现金,剩余70%以创新券的形式发放到项目协作单位,用于支付创新活动相关费用。同时,协作单位按照不低于所获创新券数额50%的比例自筹资金用于研发投入。如此一来,“科技创新券”既有激励作用又相对制约,让高校和企业在科技项目合作中紧密联系、充分对话,实现产业资源、市场需求与产品设计、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深度对接,实现创新流程再造。

  联姻只是校城深度融合的第一步,若要“幸福长久”除了双方自律之外,还需要第三方的监督管理。为此,周村区推出了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由科技局负责科技项目申报、评审、立项、实施、验收和监督程序,规范科技项目管理,提升资源转化效益。科技“红娘”升级“联姻裁判”,确保项目顺利实施、落地见效,实现以财政资金的“小投入”,撬动科技创新的“大投入”,换来经济发展的“大收益”。

  科技创新是各类创新要素的集成创新。周村区为了全力服务企业创新发展,支持企业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站C位、唱主角、当主力,还推出了“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创新机制:由政府主导创造环境,企业主体负责创新,充分利用各类人才激发活力,依靠科技研发出成果,金融配套加强保障,中介服务提高效率,最终实现成果转化增效益。

  一个机制、两个办法,把“身边的专家”和科技成果用起来,让身边的创新资源与产业资源互动起来,周村区开启了校城无缝对接、深度融合、共赢发展的新篇章。11月23日,由山东理工大学、山东轻工职业学院与淄博大染坊丝绸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纺织丝绸产业研究院揭牌。该产业研究院将构建起涵盖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化应用和创新服务的综合创新平台,重点解决一批制约周村区纺织丝绸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真正把科研成果从实验室中解放出来,变成现实的生产力。

(责任编辑:张雪)

山东周村:校企合作破除“灯下黑”

2019-11-29 13:57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