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湖南汝城:每件“红军信物”背后都包含了一份庄严承诺

2019年06月28日 07:28   来源:经济日报   记者:魏永刚 覃皓珺

    

  藏在土坯墙里的“红军书”,藏在墙角的“红军借据”……在重走长征路上,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常会听到群众当年把“红军信物”藏进墙里、洞里的感人故事。

  汝城县地处五岭山区,这里的传统民居常用厚厚的土坯修筑。今天,村落里多是两三层小楼,传统民居已经少了。但说起红军的故事,人们还常提起这厚厚的土坯墙。

  “我们家的‘红军书’原来藏在老屋的土坯墙里。”在汝城县沙洲村,听说我们来寻访红军故事,70多岁的罗美香放下手头的事情,回家拿了钥匙带我们来到她家的老屋。

  推开两扇木板门,久不住人的房子里堆满了杂物。踩着吱呀作响的木头楼板爬上阁楼,走到一个房门前,老人弯下腰,指着两块土坯说:“书原来就藏在这里。”

  1934年11月份前后,红军长征路过汝城在沙洲留宿。当年,罗美香的婆婆罗旺娣收留了3位红军女战士。回忆起婆婆讲过的往事,罗美香说,3位红军女战士中有一个坠马伤了脚,婆婆是村里的瑶族医生,她就悄悄上山找药,帮助红军疗伤。后来,这位红军女战士伤情一好转,她就从村后小路追赶部队去了。

  “临走时,红军女战士拿出一本书作为答谢。她说,留着这本书,将来胜利了会有用。”罗美香记得,1992年80多岁的婆婆病重时,才把这个“秘密”说出来。“红军书”是一本纸张发黄的旧书,前半部分为《指导员》《政治委员》等内容,后半部分是《政治工作参考资料》。

  “红军走后,国民党反动派曾来村里搜查。”罗美香说,婆婆害怕书被搜出,就把书藏到了老屋的阁楼上。

  “藏”起来的红军故事并不仅仅是这一个。1996年春天,延寿乡官亨村胡运海在老屋墙角砌新灶,突然露出了一个洞,里面有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盒子。胡运海打开盒子,发现里面有一张毛边纸借据。

  借据上写着:“今借到胡四德伯伯稻谷壹佰零伍担,牲猪叁头,重量伍佰零叁斤,鸡壹拾贰只,重量肆拾贰斤。”落款是叶祖令,时间为1934年冬。

  “胡四德是我爷爷。”胡运海说,当年,红军长征路过官亨村,爷爷曾带着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司务长叶祖令到各家各户筹集粮食。

  部队转移时,叶祖令找到胡四德,愧疚地说,目前红军经济困难,一时拿不出钱来还百姓。随后,他从身上掏出一张土纸写起借据来,还盖上了自己的印章。“革命胜利了,我们会兑换借据的。”叶祖令曾经这样承诺。胡四德把借据放进铁盒子,藏在墙洞里,一藏就是60多年。借据发现后,汝城县政府按时价折款,向胡运海兑现了这张“红军借据”。

  当年,红军走过的村庄,敌人就会来搜查。为什么老百姓要冒着死的风险保存这些“红军信物”?这是因为,每一件“红军信物”的背后,都写满了红军对沿途群众的庄严承诺:革命胜利了,红军会再来!老百姓千方百计留存着“红军信物”,正是因为他们坚信:革命会胜利,红军会再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魏永刚 覃皓珺)

(责任编辑: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