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首都扬帆启新程——北京市加快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上)

2019年04月08日 07:14   来源:经济日报   记者:李 力 杨学聪 沈 慧 朱轶琳

   

  开栏的话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持续激活内生动力,在发展中迎接挑战,在变局中抓住机遇,取得显著成效。

  今日起,经济日报开设“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专栏,推出系列报道,展示各地在探索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创新实践和典型经验。敬请关注。

  提到首都北京,您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是新华门外盛开的玉兰花,是雄伟壮观的天安门广场,还是流金溢彩的紫禁城?当然,也有人会想到,春天的沙尘暴、冬天的雾霾、每天的交通拥堵、曾盘踞内城的批发市场等低端产业带来的杂乱无章……

  确实,这座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名城,在集聚资源求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当发展的脚步日益沉重,首都北京迎来重大时代课题: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

  课题亟待求解,也牵动了中央领导的心。5年前的早春时节,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北京考察,他强调,建设和管理好首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并明确了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和科技创新“四个中心”的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提出了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战略目标。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5年已经过去。面对新命题,北京在实践中做出了怎样的回答?仲春时节,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带您一起看北京。

  市民在三里河绿化景观休闲(4月6日摄)。前门东区地处北京南中轴线东侧,是古都风貌保护的核心地区。近年来,伴随“前门东区三里河及周边恢复整治项目”的推进,这里逐渐成为北京的一张“金名片”。任 超摄(新华社发)

  转变城市战略定位

  强化首都核心功能

  北京东五环外,一个由老乳品厂改造而成的创新工场近两年悄然走红。步入其间,一处处由原车间内“管”和“罐”再造的景观,让人感受到工业遗存的魅力。主打文化科技牌,变身后的创新工场吸引了一批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创意为代表的企业安营扎寨:截至今年3月,一期项目入驻企业80余家。

  创新工场的变迁,正是北京城市战略定位转变下的一个剪影。曾几何时,因为历史、政治等诸多因素,北京头顶上的“中心”的帽子越来越多,政治、文化、经济、金融……特殊的地位让北京拥有非同一般的人气,也让城市的“大饼”越摊越大,集聚的人口越来越多,承担的功能越来越杂。负荷过重的北京日渐力不从心。

  思深以致远,谋定而后动。首都干部群众牢记嘱托,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深邃思考和战略擘画,化为京华大地上的生动实践;努力把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落实到京华大地,描绘出最美画卷;努力让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京华大地落地生根。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判断更为探索中前行的北京指明方向。“北京不能再走老路、拼速度、拼资源、拼要素。”在一次区委书记会上,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强调。

  北京的高质量发展,是什么样的发展?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林克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作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是北京深入落实“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减量提质成为突出特征、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北京的问题,深层次上是功能太多带来的。要坚持和强化首都核心功能,调整和弱化不适宜首都的功能,把一些功能转移到河北、天津去,这就是大禹治水的道理。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指出首都发展中矛盾的根源。

  弱化非首都功能,要处理好“都”与“城”的关系,对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要求的产业坚决舍弃。2014年,北京在全国率先制定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截至2018年底,全市不予办理新设立或变更登记业务累计达到2.1万件,与2013年相比,批发零售、制造、农林牧渔等限制类行业新设市场主体数量占比从47.4%降至21.9%。与此同时,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新设市场主体保持活跃态势,占比从25.1%上升到50.5%。

  从集聚资源求增长到强化核心功能谋发展,昔日一度“臃肿”“老态”的北京“瘦身健体”,如今“元气满满”。

  翻开2018年经济成绩单,北京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元大关,增长6.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2.13万美元,全员劳动生产率24万元/人左右。其中,金融、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优势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7%。“今年一季度,按照中央‘六稳’要求,着力提升经济质量效益,北京有望实现‘开门红’。”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林克庆信心满满地说。

  深化新时代改革开放

  释放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动物园地铁站附近,往日的喧嚣与嘈杂已归于沉寂。这里曾经是北方地区最大的服装批发集散地——“动批”,鼎盛时一度聚集了12家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催生了超过10万人的日均客流量。

  类似的存在还有很多,大到北京工业的象征——首钢,小至天意、万通等批发市场,一批不适应首都发展需求的产业,让北京的高质量发展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减量发展,北京迫在眉睫!“要通过减量发展,治理‘大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倒逼集约高效发展。”蔡奇说。

  一项名为“疏解整治促提升”的专项行动就此展开。承载了几代北京人回忆的“动批”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目标。2015年1月,“动批”天皓成市场最后一批商户挥手告别,10个月后这里迎来了一个“金融创新中心”。产业升级后的“动批”每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产值从6000万元升至160亿元。

  “动批”的疏解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过去几年北京减量发展的决心。“专项行动是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素芳说。

  深入释放“三创”活力,北京全力改善营商环境。对此,北京通航法荷航飞机航线维修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吴宇桐深有感触。2014年初北京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和法荷航维修工程公司开始洽谈在北京成立一家飞机维修企业。但因为必须由中方控股的政策限制,谈判进展一度非常缓慢。

  2015年《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总体方案》出台,在飞机维修市场准入方面取消了必须由中方控股的限制。2016年底合资组建的北京通航法荷航公司落户顺义天竺综合保税区,成为试点政策实施后首家外方控股飞机维修企业,如今主要承接包括波音747、777等机型的航线维修服务,也在积极谋划进驻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开展业务。

  受益的法荷航维修工程公司,只是北京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以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2017年9月,北京在全国率先出台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推出了26项改革措施和136条政策清单;2018年7月,编制出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形成298项具体任务清单,着力打造北京效率、北京服务、北京标准和北京诚信“营商环境四大示范工程”……

  “在北京,开办企业的整个成本是0元,全球能够做到零成本开办企业的只有两个城市,北京是其中之一。”世界银行金融、竞争力与创新局高级经济学家马尔钦·皮亚考斯基曾如是评价。

  与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相伴而来的,是进一步释放的创新动能。数据显示,2018年北京全市工业和软件信息服务业合计实现增加值8323.6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7.4%,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9%和7.8%。

  宣战城市痼疾顽症

  建设和谐宜居之都

  仲春里,蓝天白云下,一处处青砖黛瓦的老北京小院静静矗立。这里是西城区政府重点打造的椿树街道胡同慢行系统,它将琉璃巷、后孙公园胡同等7条胡同彼此连接,总长度约1公里。

  “以前在胡同里,最担心的就是孩子们的安全。”在后孙公园胡同李奶奶的记忆中,过去的胡同里私搭乱建遍布,机动车来来往往,孩子们一不小心就容易磕了、碰了。

  清污治乱,椿树街道清除近1000平方米违建,设置可升降式挡车桩。与此同时,利用吉祥头条北侧空地建设停车场1处;并充分利用拆除违建后的空间,在胡同内“加”出22处微更新景观。

  悄然变化的椿树街道胡同不是个例。大力向城市痼疾顽症宣战,拆除违法建设、整治开墙打洞、处理占道经营和无证无照经营……两年来,按照“场清地净”标准治理违法建设,北京腾退土地逾160平方公里,2018年首次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减量34平方公里;整治“开墙打洞”3.7万处,无证无照经营7.8万余处,治理违法群租房2.2万余户,治理存在安全隐患的地下空间2400余处。

  多措并举,北京这座千年古都脚步日渐轻盈,也日益“清爽”。

  骡马市大街9号,一片繁华掩映中坐落着一处古色古香的建筑,这里是民国报人林白水的故居。政府投入300万元进行改造升级后,以社区图书馆的新身份向市民开放,曾经冷冷清清的院落如今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林白水故居的改造只是个开始。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北京力补公共服务短板,社区书店、胡同博物馆、养老驿站等陆续投用,大家除了满足日常生活休闲所需,还借此得以交流、交往,体验北京文化、增进邻里感情、感受城市温度。

  以便民利民为原则,优化布局、调整业态、提升品质,两年来,北京新建提升便民网点2700余个……

  锲而不舍,久久为功,首都北京正在蝶变:发展质量提高了,生态环境改善了,城乡面貌亮丽了,群众获得感增强了。

  起笔绘宏图,扬帆风正好。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北京蹄疾步稳,意气风发。(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力 杨学聪 沈慧 朱轶琳)

(责任编辑: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