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深化中意民间合作 推动农业创新变革

2019年03月20日 14:05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如果有半天的空闲时间想快速了解意大利农业和食品概况,不妨去逛一逛“宜大利(Eataly)”超市。这家“慢食超市餐厅”2004年诞生于都灵市林格托(Lingotto)老工业区废旧啤酒厂内,现在已经走向世界。它汇集了意大利各地代表性的农产品和食品,商品直接从小型生产者手中采购,而核心营销理念却是饮食教育。

  集聚众多高质量美食的基础是强大的农业优势。意大利是欧盟第二大农业国,在生态有机农业、农产品地理标识、农村环境能源、农业文化遗产及乡村旅游等领域有很大优势,农业机械、食品加工和包装设备等技术世界领先。这些优势不仅源于意大利悠久的农业文明、生产者的技术创新、对质量安全标准的严格要求,也得益于对农业文化传统的尊重,以及对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这家意大利网红超市中有没有中国的农产品呢?生姜、柚子、茶叶和花椒肯定产自中国,或许还有一些番茄酱。如今来自东方的食材不再稀奇,早已逐渐融入意大利人的日常餐饮当中。而这种变化的背后,则是蓬勃发展的中意农业合作。

  中意两国都拥有灿烂悠久的农业文明,丰富精致的美食文化享誉世界,因此农业历来都是两国交流与合作的重点领域。

  在2018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举办的“第一届中意农业食品论坛”上,中国农业农村部的统计数字表明:“2017年,中意双边农产品贸易总额达到12亿美元,与2010年相比增长了53.5%,年均增幅达7.4%。其中,中国从意大利进口额年均增幅为12%,远超中国向意大利出口额4%的增幅。”根据意大有关机构统计数据,2017年中意进出口贸易额达420亿欧元,其中意大利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总额近4.5亿欧元。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与中意两国的经济规模、与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农产品贸易额相比,中意农业贸易投资的规模还比较小,增长速度还不够快。

  中意农业合作互补性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消费市场和重要的农业对外投资国。目前中国正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这些都为推动中意农业进一步合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中意政府间农业合作稳步发展,那么两国之间的民间农业合作未来可以在哪些领域进一步加强?

  首先,应当充分理解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市场变化。中国的消费者的年龄结构已经发生了改变,乐于追求品质更高,附含文化价值,价格更合理的产品。意大利企业必须对这些市场变化做出快速而精准的反应,制定尊重中国文化、适应中国国情的营销策略。

  其次,在加强双边农业食品贸易的同时,应当更加重视推动先进农业技术合作。比如以色列的节水技术与荷兰的温室大棚技术,通过企业在各地设立技术示范园区,让技术贸易带动产品贸易。这种模式在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比单纯开展双边食品农产品贸易更具有持久的影响力。

  第三,中意两国都拥有特色鲜明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帮助下,可以开展双方遗产地的结对合作,共同促进生态农业理念、优秀农业文化、特色美味产品、休闲乡村旅游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第四,中国在互联网的应用技术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包括移动支付、农业大数据、区块链、农村电商、智慧农业、数字乡村等一系列的技术创新,既可以帮助意大利更好的开拓中国市场,也能够将中国的先进经验引入意大利,助力数字农业的发展。

  最后,针对中小型农业企业长期无力开拓对方市场的局面,可加强双方民间的金融合作,促进相互投资。借助金融资本市场的扶持力量建立有效的合作平台,帮助中意两国中小企业互联互通,开展农业贸易,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实现中意农业共同发展提供创新合作模式。

  (作者:原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顾问、世界农业遗产基金会(World Agriculture Heritage Foundation)亚太区代表 张欣)

(责任编辑:马常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