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首届进博会平台效应初显 3000多家企业来“赶会”

2018年11月01日 07:13   来源:经济日报   记者 廉 丹

  意大利的高性能超中型双发直升机、GE的可再生能源最新成果、湄公河流域越南特产“查鱼”……来自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参展企业带来了各具特色的产品。4天后,“2018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盛大开幕。

  作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博览会,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经济复杂多变的形势下,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全世界瞩目和期待。

  十月三十日,意大利莱奥纳多直升机公司的一架AW189直升机在展台上就位。当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展馆搭建工作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的全部八个展馆内火热进行。 新华社记者 方 喆摄

  贸易交流的合作平台

  82个国家、3个国际组织在“2018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国家展上设置展台,来自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将在企业展上精彩亮相。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广邀各国企业参与,为各国开展贸易合作搭建了平台。

  据初步统计,来自互联网科技、汽车、家用电器、制造业和农业等多个领域的近180家美国企业将携带各自拿手产品和领先技术扎堆亮相进博会。

  美国大休斯敦合作委员会是休斯敦地区重要的商会组织,拥有170多年历史,仅参与进博会的休斯敦企业就有12家。大休斯敦合作委员会副总裁奥拉西奥·利肯表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持续扩大开放的体现。休斯敦商界人士积极与会,希望借此难得的机遇,加强对接中国市场,分享中国发展红利。

  80多家新加坡参展企业将以“组团”的形式亮相服务贸易展区、食品及农产品展区、高端智能装备展区。其中,新加坡企业在服务贸易展区的占地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集中展出物流与交通、金融与银行、教育、医疗等行业领域的最新成就。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主席张松声说,新加坡企业不仅要来进口博览会寻找中国市场的新机遇,也希望通过进口博览会寻找中国伙伴,一起开拓全球范围内的第三国市场。

  90家新西兰企业带来了牛奶、蜂蜜、牛油果、猕猴桃等优势产品。新西兰贸易发展局商务领事潘迪文表示,在企业商业展中的食品及农产品展区将整体展示新西兰企业的形象和“产自新西兰”的概念。在国家展中,新西兰将重点展示旅游、教育、科技等领域的实力。“科技是新西兰第6大出口领域,希望能通过进口博览会告诉全世界,新西兰不仅有优美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还有‘看不见’的科技软实力。”潘迪文说。

  国际交易的展示平台

  大到156吨的德国“金牛座龙门铣”,小到各国美食、美妆、日用品,从优质农产品到尖端高科技产品,这些或代表先进技术,或引领着消费升级的展品陆续就位。根据展商登记情况,首次进入中国的展品多达5000余件。

  为满足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不少企业将自身在清洁生产、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前沿产品、技术、解决方案带到博览会上,以期加深与中国市场的对接。

  GE全球高级副总裁、GE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段小缨说:“GE希望抓住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机遇,这次带来了电力、可再生能源、油气等行业的最新成果。”

  欧莱雅公司将向中国消费者呈现创新研发的美妆技术、新零售模式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欧莱雅中国首席执行官斯铂涵表示,进口博览会不仅将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也能够在中国消费升级进程中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他说:“进口博览会是一个国际化的展示平台,欧莱雅对能够参与盛会感到荣幸。”

  随着人均收入不断提高,中等收入人群日益增大,中国民众消费升级趋势早已被眼光敏锐的国外厂商捕捉到,中国市场动向也逐渐成为外国企业制定营销策略、规划发展路径的风向标。

  摩洛哥企业“红农场”总经理马蒙·萨耶对其自产的葡萄酒很有信心。“我们的葡萄园背靠山谷,俯瞰大西洋,优越的地理条件保证了葡萄的质量。鉴于中国消费者对摩洛哥葡萄酒目前还了解不多,我们将更加注重市场营销,采用更加现代时尚的外包装,相信能在中国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萨耶说。

  蕴藏机遇的共赢平台

  7大展区、3000多家参展企业、100多场配套活动,作为全世界唯一一个要求展品100%进口的大型博览会,在参展企业的眼中,进博会承载着希冀、蕴藏着机遇。

  作为最早确定参加进博会的美国企业之一,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认为,进博会的举行正值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重要性不言而喻。“希望借助博览会搭建的交流平台展示创新技术和产品服务,携手中国合作伙伴,共同向全球展示智能互联时代的愿景和价值。”孟樸说。

  现代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赫埈认为,进博会是中国着眼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重大决策。他说,在贸易保护主义威胁世界经济发展的当下,进博会在推进贸易全球化中意义非凡,既有助于中国提升开放水平,也将搭建各国互利共赢的平台。

  霍尼韦尔全球高增长地区总裁沈达理表示,改革开放40年,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制造业大国。面对新一轮工业革命带来的机遇,中国和许多国家一样积极投身创新发展浪潮。“对于霍尼韦尔等高科技制造企业来说,中国产业升级和转型带来了巨大的机会。霍尼韦尔正根据中国市场特点来确定研发方向。”沈达理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廉 丹)

(责任编辑: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