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走进热血边关”网络媒体国防行】走进北部战区陆军某海防旅海防五连:“老海岛精神”发源地焕发新光彩

2018年09月23日 13:29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蓬莱9月23日讯(记者 王茂林)9月21日,“走进热血边关”网络媒体国防行东线记者采访团走进北部战区陆军某海防旅海防五连,据介绍,这里是“老海岛精神”的发源地。媒体记者团通过现场采访,为大家揭秘“老海岛精神”是如何传承并焕发出新时代光彩。

  从誓言墙到扎根林

  守岛干部在为记者们介绍刻写在石上的铮铮誓言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茂林摄

  这些刻写在石头上的口号、誓言既是守岛官兵的誓词,也是“老海岛精神”代代传承的见证和写照。

  上岛新兵都要先种一棵树 根深心更坚 中国日报记者 高晓冬摄

  每一个刚登岛入伍的新兵,都要在这里种下一棵扎根树,寓意把一份守岛卫国的责任心深深扎进海岛这片神圣的土地。种下一棵树,坚定一颗心,久之变成一片“扎根林”。如今的扎根林一片郁郁葱葱。

  碧海丹心写忠诚 守岛官兵的心声庄严而神圣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茂林摄

  从创业井到强军泉

  创业井水的味道苦咸中还带点甜 吃水不忘挖井人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茂林摄

  创业井的石碑赫然屹立在营区的中央,可见它在官兵们心中的位置。饮水思源,忆苦思甜,一代代守岛官兵,只要喝了创业井里的水,身上便会融入老兵们艰苦创业的军魂。

  干一杯强军泉大家都笑逐颜开 为“老海岛精神”点赞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茂林摄

  饮上甘甜水,用水不断线,一直是守岛官兵的期盼。2017年7月下旬,岛上打出一口深达197米的淡水井,命名为“强军泉”。至此,守岛官兵长达63年喝不上直饮淡水的历史宣告结束。从创业井到强军泉,不也正是我国军人一路走来的革命历程最生动的写照么,相信喝了强军泉,豪气冲云天。

  从英雄的李干排到新海上钢钉连

  “李干排”称号的由来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茂林摄

  最早的李干排赫赫有名,也是“老海岛精神”的源头。

  如今的李干排在继承中发扬光大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茂林摄

  海上钢钉连的称号是荣誉也是激励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茂林摄

  连队的宿舍整洁如新 体现过硬的军事素养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茂林摄

  海防旅的领导在介绍李干排的优良传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王茂林摄

  国防行的媒体记者们和守岛连队亲切座谈 路恒摄

  连长贾远方和母亲、妻子、女儿 军功章也有你们的一半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王茂林摄

  因中秋佳节临近,正好连长的家属来岛上探亲。连长贾远方的女儿才一岁多,在被问及作为军人家属的感受时,怀抱小孩的连长妻子孙朋朋竟一时哽咽落泪。可以说,每个已婚军人的背后都有另一半的默默奉献。

  新时代文武兼备的好连长贾远方深受岛上战士喜爱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茂林摄

  记者们现场观摩岛上海防巡逻课目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王茂林摄

  记者们现场观摩岛上炮兵演练课目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王茂林摄

  岛上官兵现场演练的课目给记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战士们操作精准,配合默契,动作迅捷,气势如虹,指挥有方,一气呵成。不是身临其境,难以体会那种战场上才会有的特殊气氛。这种强悍的战斗素养背后藏着怎样的团队创新精神和特殊秘密呢?直到中午在食堂午餐时,看到桌上的海岛精神标牌我才似有所悟,“吃苦不言苦,苦干不苦熬,依靠不依赖,创业不守摊”,守岛战士们的思想境界的确不是一般的高。对他们而言,爱国奉献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要面对平均每年200多天因风浪难通海船独守孤岛的寂寞,和数年扎根海岛的枯燥生活的考验。

  守岛战士列队欢送 依依不舍地告别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茂林摄

  当登船离岛挥手告别那一刻起,我们也许才从内心开始理解守岛战士的不易,我们走了,而他们还将留守在原地。大海茫茫,小岛渐离渐远,队形整齐的战士们还在那里奋力挥手大声欢送我们,那声音久久回荡,与海涛相和,不觉间我们也眼中泪奔。

  守岛的英雄战士们,向你们致敬!

(责任编辑: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