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绿色经济的普洱探索——全国首个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调研记

2017年12月16日 06:22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普洱市思茅区的洗马河航拍图。张鹏飞摄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郑 波 周 斌 辛自强

  核心提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生态保护、绿色发展越发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重要议题。如何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如何将绿色发展理念落实到日常工作环节之中?带着这些问题,日前,经济日报调研组来到全国首个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云南普洱市,了解试验区的实践与探索,探寻绿色经济在这片西南边陲土地上生根发芽、快速崛起的秘密。

  从自然禀赋中得优势

  有“绿海明珠”之称的普洱市,坐拥生物、林业、矿产等自然资源,这也是其成为全国首个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的重要基础

  作为云南省面积最大的州市、北回归线上资源富集的绿洲,“绿海明珠”普洱保持着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

  普洱人说,普洱有“三宝”——茶叶、咖啡、黑节草(铁皮石斛)。这三样作物能成为普洱人心目中的“三宝”,得益于当地独特的地理条件。普洱境内山地起伏,全区山地面积占98.3%,海拔从300米至3000米不等,地形与海拔因素让普洱在茶叶种植方面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

  地处亚热带的普洱年均无霜期超过315天,由于不会受到台风影响,这让其成为世界上最适合种植咖啡作物的地区之一。经专业评测,普洱咖啡的质量与哥伦比亚咖啡不相上下,甚至略优于后者。2016年,普洱咖啡种植面积77万亩,投产面积55.85万亩,产量5.5万吨,实现总产值20.4亿元,上缴税收1501万元。咖啡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均位居全国第一。

  普洱林地面积3829.5万亩,为实施林下种植资源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普洱市的思茅区、江城县、景谷县等地素有“云药之乡”的称号,是发展生物医药的优选地。2016年,普洱全市生物药种植面积36.04万亩,原料药材总产量6.34万吨,其中种植面积排名前三的品种依次为石斛、砂仁、茯苓,实现总产值43.17亿元。此外,普洱的林业资源、水电资源、生物多样性资源等也十分丰富。普洱境内已记录的高等植物占全省的32.9%,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有58种,占全国的23.4%,已记录到的动物资源近2000种,其中有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动物118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4种。

  普洱丰富的生态资源是其与生俱来的独到天赋,也为它发展绿色经济提供了无可比拟的先天优势。正是基于这样的优势,普洱市在2010年提出了建设国家绿色经济示范区的构想,并于2013年6月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正式成为全国首个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

  不断延伸绿色产业链

  普洱市不断延伸产业链,将当地的普洱茶、咖啡、林业等产业不断做细、做深、做大,绿色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生态、环境、资源为要素,以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目的。普洱手中的“绿色经济牌”有很多,但是如何调节经济发展与绿色生态之间的关系,就要看如何打好手中的这些牌。

  普洱市委书记卫星认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普洱的发展要牢固树立产业是根本、核心、关键的意识,以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为总平台,做好存量经济绿色化改造、增量经济绿色化构建的文章。

  为此,普洱市着力打造绿色产业基地,立足资源禀赋、特色优势和市场需求,打造特色生物产业基地、清洁能源基地、现代林产业基地、休闲度假养生基地等“四大绿色产业基地”。全面实施试验示范工程,编制绿色农业、绿色工业、绿色服务业等试验示范工程行动计划,打造了一批示范企业、项目和基地。据绿色经济考评,全市4大绿色产业增加值达到253.2亿元,占GDP的比重达44.57%,绿色产业收入占农民收入和财政税收的比例均达到50%以上。

  普洱市茶产业面积、产值位居云南省第一。然而,激烈的茶叶市场竞争,让普洱茶同样面临着同质化的竞争考验。为此,普洱积极推进绿色农业试验示范,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在全省率先实施生态茶园持续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计划,实施耕地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推进农业绿色生态化。

  来到茶农董祖祥的茶园,一排排参差错落的茶树间种植着其他品种的植株,不时有几只土鸡悠闲地从脚边走过。董祖祥介绍起有机茶园就停不下来,“茶园里的植株和土鸡都是为了进行生物防治而特别进行培育与养殖的,植株的品种与密度、土鸡的数量等都经过科学测算”。他还介绍,有机茶园为了防止虫害还会用灭虫灯、粘虫板,并雇用茶农进行人工捉虫;有机茶园所使用的肥料也是收购周围农户土山羊的粪便经过专业配比后生产的,目的是避免肥料中有重金属残留污染土壤。

  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与扶持下,截至目前,董祖祥的有机茶园有2000余亩,有机茶年均产量100余吨,年产值几千万元,是常规茶园收入的10倍。其中,每年向欧美出口有机茶几百公斤,每公斤的价格高达2000欧元。有机化的茶叶种植增加了茶产业的产品附加值,为从事此类生产的农户带来了效益,也为城市的绿色发展提供了一条可行的产业路径。目前,普洱市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比例达30.4%,316万亩农作物获“三品一标”产地认定,123户企业的292个产品获有机产品认证。

  绿色发展应拓展、延长产业链,打通行业纵深,打造出一批优质名牌企业,既发挥材料原产地优势,又避免陷入简单原材料生产的初级模式。目前,普洱市正致力于绿色工业试验示范,通过整合打造特色生物、林产、边贸加工3大工业园区,推动绿色工业向园区聚集。

  “消费市场目前对茶的需求正逐渐走向两极。一些是把茶叶单纯当做饮品,希望速冲速饮的消费者;另一些则看重茶的各种功效,希望从茶中得到保健效果的消费者。”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贾黎晖带领记者参观帝泊洱园区时说。

  帝泊洱通过工业化生产流程与自主研发的技术工艺,将普洱茶中的精华部分提取出来或制成速溶饮品,或制成普洱茶类保健品。产品既能满足消费者速溶速饮的需求,又将普洱茶中的保健功效得以保留,更符合现代消费趋势。大型龙头企业的入驻不仅拓宽了当地普洱茶产业的发展维度,也将起到示范效果与集群效应,带动一批相关产业的兴起与发展。

  帝泊洱的品牌效应与现代、绿色的园区建设带动了当地的工业旅游。在厂区内行走既有现代工业的技术质感,也充盈着与环境友好共处的和谐气氛。在11月21日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关于推出10个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的公告》中,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谷作为云南省工业旅游的代表入选其中。

  普洱市委宣传部部长王鸿彬介绍说,普洱也正努力推进绿色服务业试验示范,积极发展新经济新业态,建成了云南国际咖啡交易中心等一批交易平台。

  咖啡作为普洱的又一大支柱产业,11月份也进入了鲜果收获期。坐在云南国际咖啡交易中心的交易大厅内,屏幕上不同品质咖啡的待交易量与价格不停滚动,市场动态一目了然。普洱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局局长卢寒一边演示着交易操作,一边介绍说:“云南咖啡交易中心借鉴国际惯例制定了一套自主的云南咖啡价格形成机制,把精品咖啡与普通期货市场咖啡的定价规则相分离,主要按咖啡豆层次和等级的高低来确定价格。自主定价机制的建立使云南咖啡在国际市场上有了更多的价格话语权。”

  云南国际咖啡交易中心用质量标准引导农户建立精品咖啡的种植生产体系,运用交易中心的技术平台实现价格发现功能,3年实现云南咖啡精品率从不足5%提升至20%以上,实现价格由现有不足16元/千克,提升至50元到200元/千克,亩产值由现有不足3000元提升至15000元到30000元。云南国际咖啡交易中心作为普洱咖啡产业发展的支点作用远不止于此,据介绍,下一步中心将全方位针对农户及生产企业的服务体系,把服务延伸到咖啡的种植、仓储加工、物流信息、包装等环节,将普洱咖啡的产业链进一步延伸。

  除了茶叶、咖啡等重点特色生物产业外,普洱市还大力打造现代林产业基地、清洁能源基地、休闲度假基地等产业基地,形成了支撑经济快速发展的绿色产业群。

  生态旅游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生态资源丰富的普洱更是如此。近年来,普洱瞄准“国际性旅游休闲度假养生基地”建设目标,树立“天赐普洱·世界茶源”城市品牌形象,全力发展壮大旅游产业。普洱国家公园、西盟勐梭龙潭、北回归线标志园3个4A级景区相继成功创建,2016年普洱实现旅游总收入168.36亿元,同比增长56.59%。

  与方兴未艾的休闲养生产业相比,普洱的清洁能源产业起步更早。目前糯扎渡水电站、普西桥水电站、勐野江水电站全部投产发电,普洱以水电为主的电力装机规模918.5万千瓦,成为“西电东送”“云电外送”的重要基地,2016年清洁能源总产值达到86.01亿元。

  现代林业产业是普洱着重打造的又一大产业,普洱市2016年实现林业总产值211.6亿元。目前全市工业园区通过循环化改造和工业节能降耗,林产“三剩物”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

  绿色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健康发展,发展模式的变化非但没有拖后腿,反而成为发展的助力器。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立以来,全市GDP年均增长12.3%,高于全国3.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2017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11.3%,居全省第三。

  用制度守护永久的绿

  普洱将绿色经济发展的要求制度化,从考评体系入手建立了量化的考评方案,让绿色政绩看得见、摸得着、测得准

  缺少了必要的制度法规建设,绿色经济发展就缺少了支撑与保障。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普洱市不仅在产业发展上下功夫,更是在制度建设上花了许多心思。普洱市委书记卫星表示,普洱一直把建立健全绿色发展制度体系作为试验示范区建设的重中之重,并率先在全国推行了绿色经济考评制度,制定实施了绿色经济考评体系和考评办法,让绿色发展成为各级政府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

  绿色发展制度化、体系化,扎紧生态保护的篱笆。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普洱市在发展中提出,在处理保护和发展的关系上“算政治账、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要带血、污染、低效益的GDP”,对节能减排、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事件实行“一票否决”。

  为此,普洱市研究制定了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诚信联盟企业标准,制定出了针对精品咖啡的质量标准体系;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运行机制和公众参与监督机制,探索环境保护联动执法机制和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积极推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工作。制定出台了《普洱市绿色经济考评体系(试行)》和《普洱市绿色经济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印发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通过突出绿色经济发展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工作。当地还提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实施《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景迈山保护条例》,通过人大立法禁止开采景迈山下储量达22亿吨的铁矿。

  量化考核标准,给干部戴上绿色发展的“紧箍咒”。量化的考评标准让绿色经济考评立起来、实起来、严起来,对地方发展、干部行为形成正向激励、负向倒逼,让绿色政绩看得见、摸得着、测得准。

  普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胡国云介绍说,绿色经济考评指标体系由绿色经济发展、资源利用效率、环境与生态效率、工作开展与评价4项一级指标、29个二级指标构成,体现了经济、资源、环境、生态的相互协调。其中,绿色经济发展部分重点考核各县(区)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主要成果,既考虑总量又兼顾增幅,共8项二级指标,权重占55%;资源利用效率部分重点考核节约资源和循环利用工作,共9项二级指标,权重占20%;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部分主要考核生态环境保护、污染物排放强度控制及治理工作,共9项二级指标,权重占20%;工作开展与评价部分主要考核各县(区)贯彻落实《普洱市建设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发展规划》,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工作开展情况,包括工作体系建设与完善、政策落实与创新、公众意识与理念等三方面工作,权重占5%。绿色经济考核评价内容占对县(区)年度考评的比重高达30%,2016年全市十县(区)绿色经济考评中,按照绿色经济发展、资源利用效率、环境与生态效率、工作开展与评价进行分类。

  普洱市将绿色经济考评作为干部提拔任免、职务调整和奖惩晋级的重要依据,并作为下年度调整和优化财政转移支付、项目资金安排的参考,引导着各县(区)牢固树立正确的发展观。细致明确的指标体系,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发展各领域各环节,发挥绿色考核“指挥棒”“总开关”作用,引导各县(区)将生态优势进一步转化为发展优势,全市干部树立起绿色的政绩观,以实际行动推进落实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

  明确的制度建设与量化的考评体系,让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发展各领域各环节,引导各县(区)领导干部切实树立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发展观,以实际行动推进落实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2016年普洱市绿色经济各项指标快速增长,绿色经济带动作用明显增强,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质量显著提高:实现绿色GDP527.98亿元、绿色人均GDP2.02万元、4大绿色产业增加值253.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3%、11.6%、12%;绿色GDP占传统GDP比重达到92%,4大绿色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4.57%。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