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喜迎十九大 网聚河南扶贫新变化】扶贫车间把岗位送到家门口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2017年10月02日 10:46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濮阳10月2日讯(记者 邓浩)在家门口就业,不仅能照顾家小、耕种庄稼,还能享受双休日和节假日,这种生活,如今在河南省的不少乡村已成为“新常态”。9月27日和28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随2017“网上看河南”采访团一行,先后走访了商丘市虞城县和濮阳市范县的多个扶贫车间,见证了就业扶贫政策给当地百姓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乡村扶贫车间让儿童不再“留守”

  “在这里上班,不光能挣钱,还能照顾孩子上学。”在范县龙王庄镇东于楼村的扶贫车间里,女工胡英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胡英杰是2014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丈夫常年在外打工,两个儿子都在本村小学上学。2016年10月,这家扶贫车间开始投产,胡英杰就过来上班了,每月能拿一、两千元。当年年底,胡英杰成功实现脱贫。

  胡英杰所在的扶贫车间名叫嘉琦服装加工厂,是范县扶贫的一个就业点,占地面积5亩,厂房建筑面积836平方米,总投资150余万元。

  龙王庄镇东于楼村扶贫车间里,一名女工正在进行生产。(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邓浩 摄)

  嘉琦服装加工厂负责人于秀雨,老家就在龙王庄,以前一直在外打拼。后来,在镇里的劝说下,回乡创业,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这个服装加工厂与北京一家服装贸易公司签订了长期代工协议,订单充足。主要产品是羽绒制品、棉衣、棉服、毛绒玩具等。年产各类服装10万套,产品出口欧美各国。

  加工厂里有60多名员工,其中贫困户有22人。这里施行计件工资,多劳多得,大部分工人每月能拿到2000元左右。最重要的是,这个加工厂离小学比较近,解决了她们接送孩子上下学的后顾之忧。中午,工人可以在加工厂的食堂里免费就餐,既节省时间,又保障了她们的休息。

  濮城镇王路庄扶贫车间里的儿童乐园。(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邓浩 摄)

  和龙王庄镇东于楼村一样,濮城镇王路庄村也建起了扶贫车间,这家名叫宠尔乐玩具加工厂的扶贫车间主要生产宠物玩具,成品外销欧美地区。该就业点目前用工76人,其中贫困户21人,平均月工资约2000元。扶贫车间里,还专门划出一片区域设置了儿童乐园,里面放有玩具、座椅等。带孩子的女工,可以把孩子放在儿童乐园里玩耍;孩子放学后也可以来这里写作业,等候家长下班。

  据了解,近年来,范县筹集社会资金2亿元,新建、改造精准扶贫就业点135个,精准扶贫就业基地79个,引进加工企业400多家,扶贫企业30余家,直接或间接带动贫困人口11203人在家门口就业,户均每月增收1500元。

  老两口结伴上班是稳稳的幸福

  刘素珍和赵玉华是虞城县稍岗乡韦店集村一对年过七旬的老夫妇,他们每天会结伴来到村里的扶贫车间上班,工作内容是加工钢卷尺上的提绳。刘素珍是今年春节后来厂上班的,过了几个月,老伴也跟来了。老两口加起来一天能挣60多元。

  虽然钱不多,但是刘素珍很知足:“儿孙都大了,我们年纪也大了,来这里有点事干,挺好。”看着守在身边的老伴,刘素珍有一种稳稳的幸福。“挣个生活费吧。”老伴赵玉华则比较淡定。

  刘素珍老人在接受记者采访。(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邓浩 摄)

  不远处,李好昌老人正在给钢卷尺贴上标签并包装好。他是东边村子的,每天骑电动车十多分钟来上班。他一天能贴4000个标签,挣80元。

  据了解,韦店集村的这家扶贫车间占地面积510平方米,入驻企业为商丘珂铭工量具有限公司,主要以加工组装钢卷尺为主。车间现有员工200余人,其中贫困户家庭成员42人,人均月收入2000元。

  像这样的扶贫车间,虞城县已建成146家,目前达产66家。这些车间有的搞电子加工、有的从事服装加工、有的生产钢卷尺、有的做手工活……该县扶贫车间全部达产后,可带动贫困群众3000人就业,贫困群众在家门口打工,月增收1500元以上。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洪天云近日透露,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有劳动能力的1677万贫困人口中,实现稳定就业的有481万人。数据表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能够出去打工的,大都已经在外稳定务工;剩余在村内的贫困劳动力由于缺技能、文化水平低、家庭拖累大,无法外出务工,对于这部分人,光靠简单地送钱送物,是不能保证他们稳定脱贫的。

  要解决这部分人的脱贫问题,就必须开发就业岗位,把岗位送到家门口,帮助他们增收脱贫。而建设“扶贫车间”,促进贫困人口就近就地就业,已经成为当前就业扶贫工作的主要载体和重要抓手,是开展就业扶贫的关键所在。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河南省已建成扶贫车间4451个,带动17.8万贫困人口就业,年人均收入达到2万元左右,有效加快了贫困群众的脱贫步伐。

  据悉,目前,河南省正高位推动扶贫车间发展,计划年内做到“一乡一园”,即一个乡镇有一个创业孵化园区,“一村一点”,即一个贫困村有一个扶贫加工就业点或规模养殖种植点,“一户一策”,即每个贫困户有针对致贫原因的具体扶持措施。扶贫车间的星星之火,在中原大地上已渐成燎原之势,它们见证着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体现了追求共同富裕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责任编辑:马常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