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留守母亲骨子里的家风力量

2017年06月08日 16:09   来源:农民日报   

  图为儿子邓骄在吃饭时为母亲杨又春夹菜。

本报记者李朝民文/图

  今年42岁的杨又春,是湖南省邵阳县郦家坪镇罗汉村人,有两女一子,丈夫邓新喜在外打工。她平时除了照顾老人、孩子,烧饭、洗衣,还要光脚丫下田干农活,尽量减轻丈夫负担。

  杨又春说:“日子虽过得紧巴,但我们依然有奔头。如今,大女儿大学已毕业,在县城工作;二女儿今年考一本没问题,小儿子邓骄成绩也不错。”

  我问:“子女们这么优秀,你是如何教育他们的?”

  “关键靠家风。”杨又春说,“父母从小就教育我,做人要老实,做事要勤快。只有勤快的人,才能有饭吃。这些话,已经烙在我的脑海里。”

  自杨又春记事起,家里就很穷。母亲告诉她,父亲干活累了,喜欢喝点小酒,解解乏。经常买酒,很贵。后来,父亲就买了酒曲,自己酿。

  父亲酿酒的消息,不胫而走。一天,有位乡亲慕名前来买酒曲。父亲二话没说,便免费分给他一些。那位乡亲走后,母亲打扫房间时,捡到了200块钱。

  母亲没有据为己有,而是把钱悉数归还。母亲不仅善良,还很孝顺。奶奶晚年得了半边瘫,母亲精心照顾她8年。母亲说,照顾好老人是应该的。

  母亲的言行影响着杨又春。她为人妻、为人母后,勤奋上进、与人为善、相夫教子、勤俭持家,这是她骨子里坚守的家风底色。

  在孩子们心里,杨又春是邓家的“女王”。她肤色白净,声音清脆,身材瘦削,行事果决,对孩子要求很严。

  “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务必先做到。”杨又春说,“自己做不到就不要提要求,不然孩子会觉得最亲近的人也言行不一。”

  杨又春的孝顺是出了名的。她公公邓田华,一辈子勤劳厚道。39岁时,媳妇去世,终身未娶,独自把儿女养大成家。原本该安度晚年的邓田华却患上尿毒症。杨又春和大女儿邓清跑前跑后,细心照顾着邓田华。杨又春说,公公这辈子太苦了,全家人都盼他能好起来。

  与病魔缠斗17个月后,邓田华还是走了,享年67岁。邓新喜按照父亲生前意愿,葬礼一切从简,为树立文明乡风作出了贡献。

  今年端午节,杨又春与子女们在家包粽子,其乐融融。杨又春感慨地对我说:“贫穷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思想贫乏,没有志气。不管生活有多难,哪怕我们不建房子、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读书,不能让他们再重复走我们的老路。”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