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青海十三次党代会新闻发布介绍国家公园试点情况

2017年05月23日 23:12   来源:中国经济网   石晶

  中国经济网西宁讯(记者 石晶)23日上午, 青海十三次党代会第二次新闻发布会召开,在会上, 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李晓南向媒体介绍了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最新进展情况。

  青海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质试点省份,一年来,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以“四个转变”推动落实“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为指引,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李晓南表示,青海党代会报告提出,“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是党中央赋予我们的重任”,强调“实践证明,什么时候我们与国家战略结合紧密,什么时候我们的发展优势就可以充分体现”。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确定的一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实践,是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按照体制试点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我们不断创新体制机制,遵循依法建园、绿色建园、全民建园、智慧建园、和谐建园、科学建园、开放建园的理念,不断完善三江源国家公园规划体系、政策体系、制度体系、标准体系、机构运行体系、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多元投入体系、科技支撑体系、监测评估考核体系、项目体系、生态保护体系和宣传教育体系建设,狠抓落实,体制试点的主体框架全面确立,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各项工作科学有序推进。

  确定了一条主线,引领体制试点方向。深入把握三江源生态系统的特殊性,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确定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突出三江源自然资源的持久保育和永续利用,突出三江源自然生态保护的原真性、系统性、典型性、完整性,采取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政策,执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标准,落实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强调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的核心是保护生态,目标是实现生态、生产、生活联动共赢,切实以生态保护优先理念统领体制试点各项工作,实现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目标,为中华民族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供给。

  创新了两项机制,形成体制试点合力。

  完善生态保护机制。制定并落实了园区生态管护公益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目前三江源地区共有9975名生态管护员持证上岗,培训、评估、考核等工作有序开展。组建了乡镇管护站、村级管护队和管护小分队,构建远距离“点成线、网成面”的管护体系。玉树市人民法院三江源生态法庭已经成立,为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创建社会参与机制。一方面,强化生态保护与改善民生有机统一,处理好牧民群众全面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关系,推动国家公园建设与牧民群众增收致富、转岗就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相结合,生态保护与精准脱贫相结合,建立国家公园共享共建长效机制,使牧民群众能够更多地享受改革红利,充分调动其参与保护生态的积极性,积极主动参与国家公园建设。另一方面,主动建立与三江流域省份和新疆、西藏等周边区域的生态保护协作共建共享机制。与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绿化基金会、中信银行等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战略合作,全方位引导支持生态保护工作。

  理顺了三个体制,搭建体制试点载体。

  创新理顺管理体制。通过人员划转和职能整合,组建省、州、县、乡、村五级综合管理实体,实现生态全要素保护和一体化管理。同时,对3个园区所涉4县进行大部门制改革,精简县政府组成部门,形成了园区管委会与县政府合理分工、有序合作的良好格局,彻底解决“九龙治水”和监管执法碎片化问题,从根本上解决政出多门、职能交叉、职责分割的管理体制弊端,为实现国家公园范围内自然资源资产、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两个统一行使”和三江源国家公园重要资源资产国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传承奠定了体制基础。

  优化重组各类保护地。按照山水林草湖一体化管理保护的原则,对三江源国家公园范围内的自然保护区、国际和国家重要湿地、重要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自然遗产提名地等各类保护地进行功能重组、优化组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开展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试点。根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30次会议精神,制定了《三江源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试点工作方案》,着力解决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不到位、所有者权益不落实等问题。同时,开展三江源草地资源、林地资源、湿地资源、地表水资源和陆生野生动物资源的本底调查,并建立三江源自然资源管理平台。

  建立了四个保障,拓宽体制试点渠道。

  建立规划制度保障。编制《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及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规划和生态保护、生态体验和环境教育、产业发展和特许经营、社区发展与基础设施等5个专项规划。制定印发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科研科普、生态管护公益岗位、特许经营、预算管理、项目投资、社会捐赠、志愿者管理、访客管理、国际合作交流、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方案等10个管理办法。起草了《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试行)》(草案),已提交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力争上半年适时颁布。研究编制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指南》,明确了当前国家公园建设管理工作的名词定义和执行标准、参照标准,对存在冲突的标准条款的执行提出处理原则。

  建立资金项目保障。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社会积极参与的资金筹措保障。通过分批安排专项资金和整合现有项目,统筹实施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展陈中心、生态大数据中心等8大类生态保护能力建设项目。今年安排10亿元专项资金,重点实施标志性建筑、保护站标准化、森林公安派出所、巡护道路、生态监测、综合服务中心等必要的基础设施项目。

  建立人才科技保障。在青海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开设国家公园专业,首批80名学生已入班学习,计划明年面向全国招生。成立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咨询专家组,并与航天科技集团、中科院等科研院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强化科技支撑。同时,对省州县乡村干部、生态管护员、技术人员组织开展了全面系统的业务培训35场次、3000多人次,并组织有关人员到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和加拿大班芙国家公园进行专项考察,全面提升公园管理水平。

  建立执法巡查保障。开展全新的执法监督工作,完成了专项打击、巡护执法、案件侦办、维护稳定、森林草原防火等工作,开展了代号为“2016三江源碧水行动”、“绿剑3号”、“绿剑4号”等6次专项行动和4次常规巡护执法以及保护分区各派出所之间联合执法行动,查处各类违法犯罪案件29起。特别是,结合当前全国环保大督查的总要求,组织8个专项督查组在园区内外全覆盖的执法行动。

  青海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将三江源国家公园建成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

(责任编辑:王炬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