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钢铁新“丝路”连通中欧 助力河南“买全球、卖全球”

2017年05月13日 16:06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5月13日讯(记者 刘潇潇)建设“一带一路”,核心在于各国之间的经贸合作,而贸易畅通的前提,是物流先行。在5月12日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新闻发布会上,河南省副省长舒庆表示,河南将继续发挥“一带一路”综合交通枢纽的优势,加强和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合作,实现“买全球、卖全球”。

  河南省副省长舒庆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记者会现场介绍河南建设情况。中国经济网记者刘潇潇摄

  历史上,河南是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占据着重要的地理位置。近年来,河南省落实中央关于加快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的要求,着力建设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

  2014年,习近平在河南考察调研商贸物流业时指出,希望向“买全球、卖全球”的目标迈进。在近三年间,河南省在这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中最具亮点的当属郑州-汉堡班列的运营水平不断提高,有力推动了河南向西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融合。

  2013年7月,河南发挥中原腹地优势,开通了从郑州至德国汉堡的货运班列。这条线路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等国,全程达一万多公里,堪称“钢铁丝路”。据舒庆介绍,随着陆港基础设施近年来逐渐完善,截至2016年底,中欧班列(郑州)开通507班次,运载的货物价值达到了12亿美元。“每周4去4回,基本全是满载,来去平衡,是唯一实现了稳定运行的中欧班列。”

  “中欧班列(郑州)是目前市场化程度最高的班列,其运载货物品种之多、货物来源范围之广,充分体现了极强的市场竞争力。”据河南省发改委主任刘伟介绍,班列运载出口的货物包括汽车整车、飞机材料和零部件、电子产品、机电产品、医疗器械、高档食品、化妆品等等,品种多达1300多种。其中,来自河南省外的货物占比高达80%,覆盖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区域,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亚太国家的海外货物又在省外货物中占20%。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中欧班列(郑州)已实现公铁、海铁、空铁联运等多种联运方式,集疏网络正在不断扩大,目前向西形成了以德国汉堡为枢纽,以巴黎、米兰、布拉格、华沙等为二级集疏中心,网络遍布欧盟、俄罗斯及中亚地区24个国家121个城市。

  数据显示,2016年,河南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达到8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15.4%。“未来河南将继续发挥重要枢纽的优势,让中欧班列(郑州)频次更密,效率更高,更好地为丝绸之路各国经贸往来作出贡献。”舒庆表示。

(责任编辑: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