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经济日报6文连发解读2017“一季报”

2017年04月25日 11:01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一季度经济数据,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806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国民经济主要指标表现好于预期,我国经济运行实现了良好开局。4月19日至24日,《经济日报》连续6天在头版刊发《经济增长的“成色”更足了》、《企业信心攀升彰显中国经济活力》、《政策协调配合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综合效应逐步显现》、《消费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外商投资质量提升结构优化》6篇述评文章,对首季经济数据进行分析及展望。

  经济增长的“成色”更足了——首季经济数据分析及展望述评之一

  一季度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正愈加明朗——尽管中国经济增长仍面临一定压力,但支撑其“向上走”的力量已变得更加强劲,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正在进一步改善。

  一季度,中国经济以6.9%的增速实现良好开局,并创下近6个季度以来的最高值,全社会用电量、铁流货运量等实物量指标及PPI等先导指标显著回升,工业增加值、投资、就业等数据均好于预期,共同对中国经济增长形成了“同频共振”。

  “市场预期持续改善,微观活力继续增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外需整体有所改善。”正如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严鹏程所概括,在经济数据回暖的背后,是中国经济的分量更重了、成色更足了。

  工业企业利润高达31.5%的增速尤为引人注目。尽管这一增速主要是受对比基数较低、主要工业品价格较快上涨、工业品产量有所增加等因素所致,并不具有持续性,但在工业结构不断优化的背景下,保持工业企业利润较快增长仍是具备条件的。

  据统计,一季度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4%和12%,较上年全年增加2.6和2.5个百分点,动能转换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

  工业数据回暖的同时,投资、消费和出口对一季度经济增长的贡献同样不可小觑。

  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93777亿元,同比增长9.2%,较去年加快1.1个百分点。其中,第三产业、基础设施和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速分别为12.2%、23.5%和22.6%,都快于投资的平均增速。

  作为反映市场内生动力和市场活力的两大主要指标,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在一季度均有不俗表现。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5.8%,民间投资增长7.7%,均保持了自去年9月份以来持续回升的态势。

  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近年来,随着居民消费升级步伐的加快,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消费已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一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77.2%,比上年同期加快2.2个百分点。

  传统“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回稳向好走势,连续3个季度进出口总值实现同比增长。今年一季度,货物和服务贸易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举扭负为正,达到4.2%,大幅高于去年同期负11.5%的贡献率。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对出口结构和质量的重视,中国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方式和力度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升。

  中国经济不仅保持了中高速增长,而且在就业、收入、物价等方面实现了稳健运行。一季度,我国就业“温暖开局”,城镇新增就业334万人,同比增加16万人,全国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均低于5%;备受关注的居民收入增幅时隔一年之后再度“跑赢”GDP,较上年同期加快了0.5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4%,继续保持温和上涨态势。

  尽管一季度经济运行亮点不少,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改善的态势正在形成,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经济中高速平稳增长的基础仍不坚固,特别是化解产能过剩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企业降杠杆、“僵尸企业”处置等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发挥仍有待完善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通过深化改革来破解发展难题。

  需要指出的是,当前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只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强预期引导,深化创新驱动,就一定能夯实稳中向好的基础,实现经济社会的平稳健康发展。(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顾 阳)

  企业信心攀升彰显中国经济活力——首季经济数据分析及展望述评之二

  今年以来,我国企业整体运行状况趋好,生产经营活动日益活跃,推进发展的大谋划、大手笔接连不断:瞄准全球高端,家电企业TCL旗下华星光电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签订合作协议,投资350亿元建设6代LTPS-AMOLED柔性显示面板生产线;推动行业“蝶变”,钢铁业龙头宝武集团牵头发起设立中国第一只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基金,基金规模初定400亿至800亿元,助力钢铁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这一系列积极举措,反映了我国企业奋发进取的蓬勃态势,凸显了当前市场主体不断增强的发展信心。中国人民银行企业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17年一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为61.5,较上季度提高7.4个点,较上年同期提高17.8个点。

  广大企业发展信心明显增强,有内外部环境改善的因素。

  首先,市场形势有所改善。从外部看,全球经济总体温和回升,更大范围内的经济体对“一带一路”倡议认可度提高,为我国企业拓展外需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带动了出口的快速增长。从内部看,工业库存见底回升,库存调整周期结束对经济的正面刺激作用显现。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于去年9月份实现同比转正,今年一季度同比上涨7.4%。随着价格的上涨,企业生产加快,效益明显改善。一季度,中央企业营业收入、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9.2%和23.2%,运行质量持续改善,大多数央企经营信心显著增强。

  其次,改革红利持续释放。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持续见效。今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5.8%,比上年四季度提高2.0个百分点。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及成本下降,2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2%,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4.91元,同比减少0.28元。通过扎实去产能,煤炭、钢铁等产能过剩带来的恶性竞争压力有所缓解,相关行业企业出现了恢复性增长。而深化“放管服”改革以及加快国企国资改革、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等举措,进一步优化了发展环境和资源配置,激发了市场活力。数据显示,一季度,社会投资创业热情持续不减,全国新登记市场主体359.8万户,同比增长19.5%;新登记企业125.5万户,日均新增1.4万户;全国民间投资增长7.7%,比1-2月份加快了1个百分点。

  第三,创新引领作用更加显著。国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出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双创”活动蓬勃开展,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快速成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一季度,传统产业继续改造提升,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知识技术密集、高附加值行业一路高歌猛进,工业机器人、光电子器件等新产品产量大幅增长,网上零售等新业态迅猛发展。新动能的加速积聚,带来了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升。从劳动生产率看,一季度,我国劳动生产率约为23277元/人,扣除价格因素,比去年同期增长6.7%。从相关产业利润看,1-2月,规模以上企业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65.9%,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利润同比增长69.4%,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利润同比增长403.2%。随着创新正反馈机制的形成,越来越多的企业获得了业绩高增长,拿到了创新高回报,实现质量效益型发展的干劲也更足了。

  众所周知,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发展的潜力大、韧性足、回旋余地广,具备良好的要素支撑条件。近年来,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全国上下把握做好经济工作的大逻辑,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顶住了下行压力,实现了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今年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6.9%,诸多指标亮点纷呈,向好发展势头引发全球关注。这也进一步改善了市场预期,增强了广大企业抓机遇、谋发展的信心。可以预见,基于良好预期,今后一个时期市场主体会积极扩大投资、加强创新,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方面迅猛发力,而企业活力的增强、创新能量的释放,将为宏观经济注入更加澎湃的动力。通过从微观到宏观的良性循环,中国经济必将焕发更加夺目的光彩。(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周 雷)

(责任编辑:孙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