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网络媒体走转改]油田生产热情高

2017年02月13日 07:18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疆天山南麓,拜城县克孜尔乡,在海拔1400米至1600米的群山怀抱中,坐落着西气东输工程主力气源地——克拉2气田。塔里木油田公司克拉作业区的石油工人就坚守在这里。春节期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来到克拉2气田,以及哈拉哈塘、英买等油气作业区采访。

  1998年9月,克拉2气田被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800多亿立方米,成为我国最大的整装天然气田,并促成了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2003年12月1日正式投产输气。

  站在产量最高的克拉2—7井前,克拉采气队队长杨忠武自豪地说:“这口功勋井平均年产10亿立方米,可满足500多万户居民的用气需求。”

  克拉2气田共19口气井,负责巡检和维护的15人采气队提出了“一个人,一口井,一座城”的口号。“一口井出问题,就会造成一座大城市气荒,数以百万计的家庭受影响。”采气工程师常有青说:“别看我们值守在山沟沟里,肩上的责任可不小哩。”

  正值数九寒天,记者随采气队巡检,一下车,便骤然感到一股扑面而来的寒意。杨忠武对井场每一台设备都非常熟悉,百余个参数“一口清”。记者粗略算了一下,将这19口井巡检一遍,要驱车行驶40多公里,耗时2个多小时。

  塔里木油田是西气东输主力气源地,还担负着向新疆南疆供气的任务。虽然作业区生活单调、枯燥,但油田一线职工却充满工作热情。工作期间,油田职工把精力放在技术攻关、改进创新上。随着供气量的提升,油田公司鼓励职工贡献“金点子”,千方百计降低成本、挖潜增效。油田公司生产运行处协调科科长贾正兴告诉记者,去年以来,全公司实现节开支、节约成本15亿元以上。在哈拉哈塘作业区,原来实施油井清蜡作业时,对每一口井统一标准,固定作业深度4200米。去年以来施行“一井一策”、精准清蜡,仅此一项就节约资金1000多万元。

  塔里木油田生产一线气候恶劣、空旷苍凉,广大石油职工克服重重困难,以饱满的热情为祖国发展“加油打气”。“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成为每一位油田职工的人生信条。(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乔文汇)

(责任编辑:王淑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