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宏观经济 ·财经证券 ·产业市场 ·时尚生活 ·CE读书 ·环球媒体 ·管理学院 ·中经论坛 ·短信 ·经济学人
 中国经济网首页 > 宏观经济 > 职场动态 > 正文
 
大学生签约率仅33.7%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6年03月07日 10:36
    今天上午9时,记者从社科文献出版社获悉,社科院教育蓝皮书《2005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今天下午2时向社会发布。

    蓝皮书调查显示,2005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真正签约者只有33.7%。

    大学生就业

    背景:2005年6月下旬,北京大学“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劳动力市场”课题组在全国16个省份的34所高校进行调查,共回收来自毕业生的有效问卷21220份。

    应届大学毕业生真正签约率33.7% 

    2005年6月下旬的调查显示,47.2%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单位已经确定,其中,真正签约者只有33.7%。另外,13.5%的人已经确定单位,等待签约。

    在这些找到工作的毕业生中,一半人认为所找到的工作“一般”,37.4%的人对于找到的工作感到满意。

    此外,77.1%的男生毕业后有了确定的去向(包括就业、读研、出国等),而女生这一比例为71.2%。

    其中,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选择继续深造,女生继续攻读研究生或出国的比例达到21.3%,比男生高出3.8个百分点。

    毕业生起薪估计六成多2000元内

    本次调查让已经确定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对自己的起薪进行了估计。其中,起薪在1001元至2000元的毕业生最多,占65.4%。

    男性平均起薪为1631元,女性为1507元,两者之间相差124元。与2003年相比,男性起薪有所上升,女性起薪有所下降。

    2005年平均月收入为1588元,仅比2003年的1551元增加37元。

    影响就业的因素工作能力排首位

    毕业生就业受多种因素影响。对毕业生的调查表明,影响就业的因素有16种,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工作能力”,“工作经历”,“学历层次”,“学校名气、地位”,“所学专业”。

    送礼买人情的影响程度则排在末位。

    与2003年相比,“工作经历”和“党员、学生干部身份”的排名都上升了四位,其他因素的排名变化不大。

    这表明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越来越规范,就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识和能力方面,而家庭背景和送礼买人情等因素的影响很小。

    求职平均花1100元比两年前多300元

    2005年高校毕业生为求职而花费的相关费用平均每人为1100元,比2003年增加了大约300元。

    求职成本与求职结果没有因果关系。已签约者平均支出1061元,未找到接收单位者平均支出1144元。

    大学生公众形象

    背景:去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发展研究院在北京地区进行了“大学生公众形象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 46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534份,有效率97.8%。

    对贫困大学生认知不足

    在公众心中,北京市大学生平均月消费水平集中在500元至800元、800元以上两段,大学生消费水平属富足的适度消费与略奢侈的高消费。

    而对月消费在300元以下的贫困大学生,即所谓贫困大学生现象,社会公众明显认知不足。至少可以说,大学生群体在社会上展示的形象并无贫困的迹象。

  

1,2
 
来源: 新华网
中国经济网信息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载之全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新闻、公告、评论、预测、图表、论文等),仅供网友
  参考。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中国经济网业务拓展部 电话:010—83512266-8089、8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