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宏观经济 ·财经证券 ·产业市场 ·时尚生活 ·CE读书 ·环球媒体 ·管理学院 ·中经论坛 ·短信 ·经济学人
 中国经济网首页 > 宏观经济 > 生活空间 > 正文
 
富有阶层出现超生现象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5年12月08日 09:49
    在计划生育国策早已深入人心的今天,提起“二胎”,人们想到的往往是那些愚昧落后、越穷越生的“超生游击队”。而实际上,目前在大城市里,有些家庭的第二个孩子也悄然出现。不同的是,他们的父母大多居住在高档社区,有钱、有身份、有地位,甚至一些“二胎”孩子一出生就带着“绿卡”。

    据黑龙江省计划生育委员会有关人士介绍,目前我省城市居民中,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生育第二个孩子的现象十分罕见,绝大多数的政策外“二胎”都是富有阶层在海外生育的,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并不冲突。但是,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出生的独生子女逐渐步入婚育年龄,符合二胎政策的人群增大,要不要第二个孩子的问题,将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孩子大了很想再当妈

    3日上午,在哈市道里区一家亲子游乐园,一对母子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一个40岁左右,穿着装扮得体,颇有些雍容华贵之气的女士,领着一个两岁多的小男孩做着游戏,孩子稚嫩的声音喊着“妈妈”;一个初中生模样的小男孩和她说了几句话之后,要去旁边的肯德基,临走时,初中生也在喊那位女士“妈”。

    因为同是陪孩子玩儿的家长,记者很自然地和这位女士攀谈起来。“这是我的小儿子”,搂着2岁的幼子,她的眼里写满了幸福。

    这位姓何的女士告诉记者,她的丈夫是做生意的,做得“还算不错”,在国外也有公司。在第一个儿子上小学的时候,家境日渐殷实的何女士就不再上班了,专心在家抚育儿子。孩子渐渐长大,独立性也越来越强,有些心事不愿意再对母亲说了,也不愿意再和家长“起腻”。何女士知道,这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然表现,她在欣慰的同时,心里仍不免有些失落感,觉得偌大的房子有些空荡荡的。

    “你不知道,女的到了一定年龄之后,会突然非常喜欢孩子。尤其是大孩子要‘飞’的时候,很多女同志潜意识里都有一种想要再当一次妈的感觉。”何女士把这个想法和丈夫说过之后,丈夫非常有同感,极力让她再生一个。何女士笑着说:“男的在有了经济基础后,可能都乐于添丁进口,反正生孩子的事儿也不用他们操多少心。”

    何女士说,自己的丈夫也算是有身份的人,虽然说交生二胎的社会抚养金或者罚款都不是问题,但违反国家政策,毕竟有损形象。夫妻俩商量后,最终在国外生了这个小儿子。“在国外出生就有了‘绿卡’,而且也不违反国家政策。”何女士笑着说。

    国外生孩子挺“划算”

    “我这个孩子是在澳大利亚‘待着没事儿’生的。”哈市的楚女士笑着对记者说。

    楚女士原来没有要生二胎的打算。在儿子四五岁的时候,楚女士的丈夫赴澳大利亚留学,她去陪读。到了澳大利亚之后,楚女士面临着抉择:要不要出去工作。因为语言还不是很过关,楚女士即使出去工作也很难找到理想的职位。而且,夫妻俩都在外忙,要找人料理家务反倒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这时,在澳大利亚的朋友劝他们:“你们在这儿生个孩子得了,生孩子比较划算。”原来,澳大利亚鼓励生育。怀孕、生孩子不但可以得到免费的服务,还可以从政府拿到补贴。“在澳大利亚,如果一个妇女生了3个孩子,那她什么也不用干,基本生活就都可以有保证了。”楚女士告诉记者。就这样,她在陪读期间“计划外”地要了一个拥有澳大利亚国籍的小女儿。

1,2
 
来源: 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