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简称资金流信息平台)上线以来,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采取多种措施,通过日常入企走访、银企对接会、专场培训等多种形式,向省内金融机构和广大中小微企业大力推广使用。截至目前,省内共有15家全国性银行以及3家地方性银行接入平台,已实现全省主要银行机构接入“全覆盖”。
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以推动金融领域资金流信用信息的跨行共享,通过数据为中小微企业信用赋能,进一步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效率。平台上线后,甘肃省金融机构累计查询资金流信用信息产品5.32万笔,帮助中小微企业获得融资突破百亿元,达到110.46亿元,惠及中小微企业2876户。
“从成效来看,平台通过充分释放资金流信用信息数据潜能、补充企业信用全景,为金融机构授信决策提供有力参考,在破解中小微企业‘贷款难’和银行‘难贷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征信处副处长孙小琴介绍,资金流信息平台汇集了企业在所有接入银行的资金流水数据,覆盖企业近三年的收支记录、现金存取、公共事业缴费(如水电、燃气、社保)等信息,为企业提供了“第二张经济身份证”,可帮助企业突破融资抵押依赖,获取银行信用贷款支持。目前,甘肃省金融机构通过资金流信息平台为中小微企业发放的贷款中,纯信用贷款占比达27.3%。
同时,该平台为“信用白户”画像,破冰“首贷难”。资金流信息平台通过整合多维度、精细化的企业资金往来数据信息,有效弥补了初创期小微企业的信用空白,企业稳定的资金流水成为重要的增信依据。如,甘肃某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此前未与银行发生过信贷业务,缺乏信贷记录,工商银行白银分行利用平台数据研判企业近三年的经营情况后,最终向企业发放50万元信用贷款。
此外,该平台以数字化驱动风控转型,破局“不敢贷”。金融机构将平台数据嵌入业务系统,可通过交叉验证机制、大数据分析和智能风控模型筛查“异常资金行为”,精准识别优质企业,强化“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风险管理,推动风险管理从“专家经验判断”向“数据模型驱动”转变,提升“敢贷、愿贷、会贷、能贷”能力。目前,工商银行甘肃省分行、建设银行甘肃省分行、招商银行兰州分行等9家银行已将查询平台前置为必须流程。兰州银行推出平台的专属信贷产品“甘味e贷-牛肉拉面创业贷”,工商银行甘肃省分行“新一代经营快贷”、招商银行兰州分行“招企贷”、民生银行兰州分行“惠民贷”等多个产品均将平台数据作为贷款审批重要依据。
“平台还打破信息不对称,破解‘贷款慢’。金融机构将平台数据融入自身信贷系统,通过企业在线授权,银行可一键获取结构化资金流信用信息报告,自动多维度交叉验证,将尽调审批时间从15-20天缩短至最快1-3天,显著提升了贷款审批效率。”孙小琴表示,人民银行甘肃省分行将持续深化数据平台的推广应用工作,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发展。通过持续推动应用增量扩面、深化政银企对接、推动数据价值转化等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与服务模式,让数据成为驱动甘肃中小微企业融资发展的“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