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宏观经济 ·财经证券 ·产业市场 ·时尚生活 ·CE读书 ·环球媒体 ·管理学院 ·中经论坛 ·短信 ·经济学人
 中国经济网首页 > 宏观经济 > 个人学术报告 > 正文
 
2006年中国消费品市场发展预测及对策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6年02月27日 11:11
中国人民大学流通研究中心 马龙龙 李智
    作为“十一五”经济发展的头一年,2006年政府将进一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建设理念,巩固2005年的宏观调控成果,延续2005年消费品市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在2005年较快增长的基础上继续拓展,消费倾向和消费信心不断增强。

    1、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并继续加大对农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力度,第三产业经济比重的提升也将提升产业体系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2006年,我国城乡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还将进一步显著提升,人均月可支配收入向600元大关迈进,为居民消费需求的持续扩张奠定收入基础。

    2、在消费环境优化、消费热点形成、税赋负担减轻、城市化进程加快等推动居民消费倾向提升的因素共同作用下,2006年我国消费率的持续下跌将得到有效缓解,并出现适度回升,稳定在54%—55%左右。

    3、经济的持续增长,居民收入的稳步提高,消费品市场的长期繁荣以及政府基础性、公益性项目建设投资的有效延续,将进一步改善2006年城乡居民对消费品市场现状的满意度和远景的预期值,推动消费者信心指数恢复到97点的高位。

    4、2006年我国消费品市场总体销售情况将保持12%以上的同比增幅,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力争突破5000元大关,人均每天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力争突破15元大关。

    (二)供给薄弱环节得以完善,供求矛盾有效缓解,市场环境实现优化,市场秩序走向规范。

    1、供过于求的商品将继续减少,供求平衡的商品将稳步增加,随着我国利用国际市场平衡供求态势能力的不断提升,预计2006年供求平衡与供过于求的商品将首次平分秋色。

    2、2006年热点商品和重点商品将围绕着需求的扩大提升供给能力。生活必需品市场发展将以稳定为主题,推进各类必需品供给均衡扩容;纺织品市场将突出国际化主题,在贸易摩擦中寻找发展空间,并合理利用国内市场平衡产能;家电市场将贯彻梯度转移的主题,通过推进城市消费高端化和农村消费普及化,实现产销两旺;至于首饰、汽车、住房等热点商品,在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已初步具备升级条件的2006年,仍然会有良好的市场表现。

    3、2006年,流通产业将加速内部整合和对外开放,消费品市场的社会化、专业化和国际化程度也将随之提高。零售业总体规模将继续扩大,但内部业态结构和组织化程度将有所演化——专业化和特色化将成为2006年零售业态发展的主要战略取向,并购仍将成为2006年提升零售业组织化程度的主要实施手段。

    4、流通改革将继续深化,消费品市场监测和信息化工程也将扩大实施范围。2006年,政府主管部门将在加大流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和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步伐的同时,继续整肃消费品市场秩序,对市场封锁、不正当竞争以及商品质量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专项治理。


1,2,3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中国经济网信息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载之全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新闻、公告、评论、预测、图表、论文等),仅供网友
  参考。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中国经济网业务拓展部 电话:010—83512266-8089、8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