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宏观经济 ·财经证券 ·产业市场 ·时尚生活 ·CE读书 ·环球媒体 ·管理学院 ·中经论坛 ·短信 ·经济学人
 中国经济网首页 > 宏观经济 > 个人学术报告 > 正文
 
国家信息中心专家:06年中国经济发展十大趋势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6年01月20日 13:26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部副主任 祝宝良


    六、投资增速平稳回落,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

    两年多来,虽然中央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控制力度不减,但各地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冲动依然十分强烈。2005年,投资在建规模偏大,新开工项目增多,在建规模相当于当年三年的工作量,新开工项目占施工项目比重由去年同期的27%提高为6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惯性依然较强;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会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工,同时,2006年也是十七大召开的前一年,是各地的换届年,根据历史经验,每到换届年,由于各地新任领导都希望多出政绩,在干部政绩考核惟GDP是论制度没有根本改变的条件下,多出政绩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加大投资,政府换届效应政治周期  将对2006年投资产生促进作用。

    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有可能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总的看,2006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将呈现快速增长中平稳回落的态势,一是中央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调控力度不减,特别是对土地的控制仍然较严,各地在逐步消化了前几年过快征用的农地后,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对固定资产投资的约束在2006年将更加明显地表现出来;二是2005年以来银行在资本充足率要求的约束下,中长期贷款增幅较慢,将影响2006年的投资增速,特别是影响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增速;三是部分加工工业产能过剩问题2006年将更加突出,企业利润增速减慢,必然降低企业投资意愿,约束部分行业的投资扩张;四是随着贸易摩擦加剧和国内产能过剩压力加大,外商向我国的产业转移放慢,对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综合多种因素,2006年,全社会投资增长20%,比2005年回落5个百分点。国家将继续合理引导投资方向,巩固和加强农业地位,加强能源、交通、水利和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振兴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促进服务业全面发展。

    七、出口增速回落,贸易顺差仍然较大

    从出口看,世界经济的基本面尚好,世界贸易增长速度有所加快,为我国外贸出口提供了较好的国际环境。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出口产品结构不断升级,出口产品竞争力明显提升。此外,近几年投资形成了国内庞大的加工生产能力,国内市场竞争明显加剧,迫使企业努力扩大出口。但2005年1000亿美元左右的顺差规模将成为我国外贸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形势更加严峻。人民币汇率机制调整及人民币升值将影响2006年出口的增长。限制“高能耗产品”出口的措施也会对我国出口产生抑制作用。从进口看,能源、原材料、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总体短缺的格局将带动进口增长逐步回升。人民币升值会增加对进口产品的需求。综合分析,2006年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环境基本上是有利的,但制约因素有所增加,加之受“高出低进”基数因素的影响,2006年进出口增速差距明显缩小,全年进、出口增长速度均将达到长20%左右,贸易顺差约1100亿美元,净出口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将明显减弱。

    八、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调整财政政策的着力点

    我国经济连续三年出现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维护好这一良好的发展势头,关键是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面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如投资增长过快、贸易顺差过大等)、农业基础比较脆弱、社会发展问题突出等问题,2006年,财政政策的着力点是在大力增收节支的基础上,适当减少财政赤字,缩小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支持扩大消费需求。首先,加大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促进农民增收,增强农民消费能力。其次,加大对义务教育、公共医疗的财政投入,减轻居民教育、医疗方面的过重负担,适当提高公职人员收入水平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再次,国债项目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投向“十一五”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利于扩大城乡居民消费的城乡基础设施项目城乡电网、农村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  、新能源技术开发利用和环保设施项目、农村教育医疗基建项目等。2006年全年财政收入增长14%左右,中央财政赤字规模可稳定在3000亿元左右,国家长期建设国债发行保持600亿元的规模。

    九、货币政策适时适度微调,货币信贷稳定增长

    2006年,货币政策将继续坚持“稳健”的基调,一方面要保持货币信贷投放对经济的支持力度,维护总量平衡,保持价格稳定;另一方面要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达到适度控制投资增长、积极扩大消费需求的双重目标。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适时适度调整货币信贷规模,考虑到人民币汇率将持续稳中趋升的走势,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收缩效应,作为松紧搭配,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在总量上应适度宽松,以保证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要灵活采取公开市场操作来对冲外汇占款,努力保持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总量适度、结构合理和货币市场利率的基本稳定;通过信贷政策来引导商业银行区别对待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贷款需求,保证“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合理正常的资金需求,及时为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继续加大对农村和中小企业特别是一些成长型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客观看待房地产业的发展与房地产市场变化,防止对房地产企业贷款“一刀切”现象,加大对普通商品住宅和经济适用房的信贷支持力度。在不断健全个人信用征信体系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初步预测,2006年全年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将达到17%左右,狭义货币M1增速将达到15%左右,新增贷款规模控制在25000亿元。

    十、加快推进体制改革,完善并强化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证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基本保障。近两年,由投资膨胀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引发的经济波动一再出现,很大程度上是体制机制不完善造成的。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必须标本兼治,加大改革力度。当前改革的主要任务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消除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障碍。

    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全面推行依法行政、进一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理顺政府与企事业单位、市场中介组织的关系,切实将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以理顺产权关系为重点,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要继续推进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加大国有独资企业和垄断行业的改革力度,推进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

    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继续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动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各个领域,并为其创造平等竞争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以推进公共财政体系建设为重点,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要完善中央对地方财政转移和支付制度,理顺省级以下财政管理体制。稳步推进税制改革,加快建立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科技创新、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财税制度。

    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内控机制为重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金融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合理调整产权结构,提高金融企业素质,完善金融监管体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以完善市场功能为重点,积极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

    继续稳步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加强土地市场管理,加快能源价格改革,健全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生产供求关系的价格形成机制,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1,2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中国经济网信息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载之全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新闻、公告、评论、预测、图表、论文等),仅供网友
  参考。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
  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中国经济网业务拓展部 电话:010—83512266-8089、8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