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 > 产业市场 > 专题频道 > 2007 > 林权改革 > 各地改革 > 正文
 
福建永安市洪田村集体林权改革侧记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7年07月06日 06:57
涂洪长
    中国林改“小岗村”--福建永安市洪田村集体林权改革侧记 

    洪田村是福建省永安市的一个普通山村。1998年开始,这里的村民自发进行了一场“均山、均利、均权”的集体林权改革,冒着风险完成了“分山到户”的创举。

    今年5月下旬,由国家林业局、中央农办、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民银行六部门组成的联合调研组在洪田村考察后认为,洪田村的改革路径和成就堪比当年的“小岗村”,作为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典型代表村之一,洪田是真正意义上的林改“小岗村”。

    前夜:背靠青山的叹息

    洪田村的林业发展条件得天独厚,在总面积23218亩的土地中,林业用地达18908亩,其中商品林12812亩,生态公益林6053亩,全村森林覆盖率高达81.4%。

    “靠山吃山”一直是山里人谋生致富的梦想,然而对于10年前的800多名洪田村村民来说,满目青山却难以变成“金饭碗”。

    三明市林业局局长王怀毅说,早在1984年,包括洪田村在内的永安山区农村就率先开展了林业股份合作制改革,提出能者投标承包,按股份分红原则,把集体山林按人口折股到户,以股份形式调动林农发展和保护林业的积极性。“然而随着历史发展,这一制度越来越让老百姓感到不满”,王怀毅说,因为产权不明晰,山林虽折股给个人,但不知道股份具体落在哪块山场,林农对山林缺乏真正的处置权。由此在收益分配中造成“上交税费多、林农得利少;村镇建设提留多、股份分红少;间接分配多、直接得利少”的怪现象。

    洪田村党支部书记邓文山说,1990年开始,用材需要猛增,林木价格上涨,但因为大部分村民难以获得林业收益,村里盗砍盗伐的现象愈演愈烈。

    “有些上山盗伐的就是当地村民,村干部抓一个得罪一个,都不愿意干了,最后只剩下我和村委会主任追着满山跑,哪里禁得住,这样下去,林子迟早会被砍光。”邓文山回忆说。

    森林防火则更让人头疼,当时的洪田村村委主任赖兰亭说:“一发生山火,村干部敲着锣满村叫人,大家就是懒洋洋的样子,还没上山救火就先开口要工钱。”

      改革:“泥腿子”们的创举

    面对山林盗伐带来的生态和经济双重损失,洪田村开始寻求新的出路。

    1998年5月到9月,洪田村先后召开20多次村两委和村民小组会议商量对策,有村民提出把山林像田地一样分到各家各户,但有人表示这样做没有法律和政策依据,怕“出事”,更有一些人担心分山后无法偷砍林木,希望维持现状,各方意见不一。

    最后,村两委把村民小组长和村民代表集中到镇企管办的会议室,整整争论了两天,最终决定投票表决,结果八成以上的参会人员同意分山。

    1998年10月开始,洪田村陆续将通过林业站评估的所有山林按当时在册的合法人口均分,每人分得山地6.2亩。在产权均分到人的基础上,考虑到单家独户不利于经营管护,洪田村村民又自我联合,形成了16个联合经营组,每组34人至68人,实行联户经营。

    在洪田村的林改方案中还有两个规定:一是利益分配上实行农民个人得“大头”,集体得“小头”,原有山林材积的70%归承包户,30%上缴村集体;新增材积80%归承包户,20%上缴村集体。二是对生态公益林按照就近管护原则,采取与用材林捆绑方式承包给16个联合体管护,严格实行“砍一罚十”的考核办法。

    “没有经验可借鉴,没有红头文件作支持,洪田村的林改过程是林农们从实践出发的一大创举。”福建省林业厅厅长黄建兴表示,洪田村的林改时间早,决策民主,其利益兼顾原则有助于壮大集体经济组织,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同时联户经营又避免了“小林经济”模式,将商品林和公益林“捆绑”起来的做法更是破解公益林管护难题的良方。

    2003年,福建在全省范围内推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洪田村的做法得到肯定和推广,村民全部拿到了林权证,吃下了“定心丸”,实现了真正的“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

      新景:一变带万变

    山林分到了家,洪田村村民近两年又根据宏观政策跟进了配套改革,组建护林联防协会、成立家庭合作林场、开展林权证抵押贷款……9年林改让洪田村尝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甜头。

    “以前听号召种树,挖一锄头放一棵苗,过后也不管死活。现在种树都是挖大穴、施基肥,真是把山当田耕,把树当菜种,大家都知道现在木材金贵着呢。”村民兰兴力说。

    凭借这股民间热情,洪田村的森林蓄积量从1998年的96450立方米上升到了118121立方米。林改以来,全村未发生一起林木盗砍案件,也未发生一起火灾。从2003年至2006年,村民们自己投资造林更新面积达到2110亩。

    长期从事木材经营的村民许正全告诉记者,现在市场上每立方米松杂原木销售可获利445元左右,每立方米间伐材可获利400元左右。这两年全村根据指标共采伐了5100立方米的木材,村民纯收入达到200多万元,人均收入2600多元。

    “林改前,全村农民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而2006年这个数字达到5800元;林改前,村集体收入几乎没有,2006年村集体收入达到40.7万元,这其中林业收入占了一半。村民们都说,现在的山林是一家永不关门的绿色银行。”邓文山说。

    个人腰包鼓起来,村集体的“钱袋子”也倒向公益事业。两年来,洪田村所有的自然村都实现了道路硬化,全村一半以上的农户用上了清洁的沼气,60%以上的农户建起了新房,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能领补助,5000多平方米的休闲广场也开了张……

    “再过两三年,除了树更绿,空气更好,洪田村就跟城里一个样了。”村民钟世安说。

    “没分林子的时候,要刨一分钱可不容易,一年到头吃不上几次猪肉。”今年58岁的钟昌信以前是村里有名的困难户,林改后,他被聘为村里的护林员,并在山上养起了鸡。他说:“去年养了1000多只鸡,加上看山的工资和林子的分红,一年收入有2万多元。这么好的日子,我真想活1000岁!”
 
来源:新华网
数据载入中...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数据载入中...
数据载入中...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