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 医院 医业事关重大 医改应重视三医问题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医生 医院 医业事关重大 医改应重视三医问题

2009年03月04日 17:18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孙光荣 邱德亮
医业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领域,通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道路,是解决“三医”问题的终极目标
 
    医业,是一种行业界定,由于医业直接关系到人民大众最切身的利益,直接关系到科学技术进步,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稳定与发展,所以医业同样需要给予足够的行业地位的认同和行业作用认可。如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道路,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终极目标。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现阶段最大的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最突出的表现是人口众多、人均收入水平低、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差距大。这就决定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必须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道路。而具有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道路相应与国情而言,在发展状态上,应该是广覆盖、低水平、有差距的;在认识与探索、建设与完善过程上,应该是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在发展方向上,应该是坚持中西医并重的。
 
    这里需要着重阐明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真正实现中西医并重?经过两千余年的继承与发展,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中显示了“个性化的辨证论治、求衡性的防治原则、人性化的治疗方法、多样化的干预手段、天然化的用药取向”的五大特色和“临床疗效确切、用药相对安全、服务方式灵活、费用相对低廉,创新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的六大优势。中医药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具有深厚的感情基础,在长期防病治病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现实作用,在服务价格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不仅适合于开展尖端的生命科学研究,适合于高端医疗保健,也适合于走进农村、走进社区、走进家庭,在未来医学模式转变中具有广阔的前景。因此,我国通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一定要真正走中西医并重的医药卫生特色发展道路,一定要真正实现中医、西医同重,中药、西药同步,中医、中药同体。
 
    走中国特色医药卫生发展道路,坚持中西医并重和扶持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决不能只是一句口号和象征意义上的点缀,而必须给予法律、法规、政策的正确引导与规范。在现在开展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程中,应该到了认真研究和落实中西医并重的具体目标、主要任务、重点领域、有效政策措施的时候了;应该到了必须回答中医药向何处走、怎么走的问题的时候了;应该到了实实在在把中医、中药摆在应有位置,用其自身思维方式思考自己、按其自身发展规律发展自己,划出一片天、留出一块地,让其自生自长的时候了。但是,在现实中,中医、中药发展进程中往往出现尴尬、窘境和矛盾,这些都是由于没有很好地研究中西医并重、没有很好地坚持中西医并重而造成的。目前在管理体制上都管又都不管,在政治上摆位“并重”而实际投入却看不出“并重”,这种在政策和措施上虚的实、实的虚的情况,绝对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综观《医改意见稿》全文,我们认为对医业这个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终极目标所给予的关注不足、引导不力。建议:
 
    1.按照《宪法》及相关政策规定,在改革宗旨中明确提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预防医疗并重、以预防为重点,城市农村并重、以社区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发展并重,发展中医为重点,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发展道路。” 并单列一项,列举实现中西医并重的具体目标、主要任务、重点领域、有效措施。
 
    2.制定对真正执业中医药的中医医院和真正执业中医药的中医师的核实办法,给予真正执业中医药的中医医院发展项目经费,给予真正执业中医药的中医师政策性补贴。
 
    3.制定医院管理、药物采购、学位评定、科研成果鉴定、执业医师注册、职称晋升、医疗事故处理等中医的标准和管理办法,而不套用西医的标准和管理办法。
 
    4.提高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比例。
 
    我们希望并相信,医生、医院、医业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一定会获得高度的重视和妥善的解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一定会不断深化,我国一定会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发展的光明大道路来。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
产业专题
企业家
本网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