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协副秘书长:09年钢铁业需关注三问题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中钢协副秘书长:09年钢铁业需关注三问题

2008年12月24日 14:02   来源:中国证券网   


    上半年原燃材料的高价位将不复存在,铁矿石、焦炭等原料将变为买方市场,即使垄断行业由国家制定价格,如油价、电价、铁路运价,国家也会根据市场变化进行必要的价格调整,某些产品的长期暴利或某些产品的长期亏损,都会得到改变。虽然钢铁生产边际成本线下移,但目前钢价仍低于生产成本,保持合理的利润水平,钢材价格将会随市场需求扩大、供需关系变化、成本变化,在合理价位区间波动运行。

    4、实施钢材出口多元化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我国是全球钢铁生产大国,也是钢铁消费大国和钢铁出口大国。2007年我国钢产量已占世界的36.4%,净出口粗钢达5450万吨。

    积极做好钢材出口工作,是钢铁行业应对金融危机、渡过难关的重要举措。

    2009年,由于全球经济放缓,需求锐减,钢材出口将面临十分困难的局面。汇率的变化也会对我国出口带来影响。但也存在诸多有利条件。

    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应对金融危机,已成为世界各国共识。11月22日,APEC会议发表声明强调,坚决反对保护主义,支持开放的贸易和投资体制。APEC领导人承诺,在未来12个月内,避免为投资、货物和服务贸易增设新的壁垒,不实施新的出口限制。这个声明,为我国扩大钢材出口提供了法律和道义支持。

    国家已出台取消67个税号的钢材出口关税政策,标志着国家对钢材出口的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有利于降低钢材出口成本,提高我国钢材国际竞争力。

    实施钢材出口多元化战略,开拓国际市场仍有潜力。在发达国家经济出现衰退的环境下,拉美、非洲、中东、东南亚等新兴市场仍然具有需求潜力,而我国钢材在这些地区也具有价格比较优势和产品结构竞争力。

    要根据钢材出口地市场需求多元化结构,及时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搞好售后服务,由出口数量型向品种、结构、质量、效益型转变,以扩大出口提高企业效益。

    5、钢企和商企携手合作,坚定信心,应对挑战,共渡难关

    面对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钢铁生产企业和贸易企业都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特别是9月份以来,钢价暴跌,来势猛、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都遭受重大损失。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价格监测:到11月21日,国内市场综合价格指数降到101.49点,长材价格指数106.98点,板材价格指数99.24点,均降到1994年4月的价格水平(价格指数以1994年4月为100)。

    我国钢材价格于1993年率先全面放开,推向市场,由企业自主定价。钢材价格实现了与国际市场接轨。

    目前,原油、铁矿石、炼焦煤、焦炭、铁合金,以及电力、铁路运输价格均比1994年价格水平高出几倍,而钢材价格与产业链上其他产品价格的比价关系严重扭曲,既不符合价值规律,也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

    造成钢价暴跌的原因,市场需求萎缩是个重要的直接原因,而深层次原因是"三个丧失":

    即市场信心丧失,流通环节和终端用户的"蓄水池"功能丧失,生产企业制定销售价格的"基准价位"丧失。

    由此产生极度恐慌,预期悲观,导致流通环节和终端用户不敢保持正常库存或增加库存;资源滞留钢厂,销售压力加大,资金周转困难,企业不计成本抛售,造成市场混乱,进一步加剧了钢价暴跌。

    钢铁行业当前面临的困难是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造成的,是阶段性的。我们对我国钢铁工业持续发展要有信心,对国内钢铁市场需求要有信心。

    对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信心来自于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11月16日,温家宝总理考察了地处四川地震灾区的攀长钢,他对公司领导坚定地说:"放心,我们一定会渡过这一个冬天!"。11月22日,温总理又考察了我国现代化的宝钢集团,并强调指出,钢铁行业关系诸多行业,是工业的晴雨表。中国实现现代化,钢铁工业还是要发展的。要研究振兴钢铁产业的政策。

    对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信心来自于国家政策的支持。为帮助钢铁行业战胜困难,国家已采取扩大内需、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取消钢材出口关税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精彩图片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