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月二十五日,伊利金川液态奶生产线正在生产。 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摄
伊利集团近日向广大消费者作出庄严承诺:从现在开始,任何有问题的原奶都不会进入生产环节,任何有问题的成品都不会流出工厂。在确保市场销售、严格原奶收购的同时确保奶农利益,对广大消费者负责到底。
奶粉事件发生后,伊利集团第一时间启动产品质量应急预案,积极向社会表明态度,就问题奶粉作出道歉及相关善后承诺。截至9月17日,伊利集团已对检查出的问题奶制品全部召回并予以销毁。为了从源头杜绝问题奶的产生,伊利已将所有的检测设备前置到了收奶环节,新采购的价值1000多万元的专业检测设备已经全部到位。为严格监督和规范奶农、奶站行为,伊利在原有驻奶站管理人员的基础上,又增加500人进行巡察监控,并紧急调配近2000人驻全国各地奶站进行监管,指导奶牛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建立健全养殖档案,提高奶源可控力。增加24小时客服专线,增加配置120多名客服人员接受消费者的问询、答疑,并根据消费者的要求告知退货地址和相关退货办理方式。征调人员到达销售一线,快速办理消费者退货补偿事宜。
近年来,伊利在奶源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从10年前的散收牛奶到分散饲养、集中挤奶,从奶站逐步发展到规模化的小区和牧场。截至目前,在全国已建设奶站3000多个,其中与养殖小区相配套的有500多个,规模经营的牧场300多个。10多年来,伊利为奶源基地建设标准奶站、奶牛小区累计投入20亿多元,为养奶牛户累计发放奶款320多亿元,以滚动的方式累计向农户发放购牛款20多亿元。为了实现产品品质的突破,向世界展示伊利品质的实力,伊利做了许多工作,伊利产品的标准体系涉及生产、加工、运输、贮藏、包装、检测、卫生等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同时,在此基础上补充完善了许多食品安全性指标,各方面的检验指标提高到有史以来最严格水平。液态奶、酸奶、冷饮、奶酪、奶粉五大类产品检测项目达到312项,其中新增的检测项目245项。包装辅料检测项目达到60项,其中新增项目10项;原料检测项目达到311项,新增项目139项,原料奶的检测项目达到了116项,比国标增加了99项。奶粉事件发生后,伊利集团痛定思痛,更加严细管理。用董事长潘刚的话说,要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补课,以百分之百的合格产品,回报国家和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
为稳定生产,集团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全国各地工厂、分(子)公司依照国家要求,将各自原奶、奶粉样品送回集团中心实验室,及时组织各级质检人员,对原奶和奶粉产品以及饲料、进口原料等进行多品项、全方位自查自检。分片、分区召开奶农宣传教育会议,以“点对点”的方式,要求各环节加强自强自律,严格监督。对原料奶、原料以及液态奶、发酵奶、奶粉、雪糕、冰淇淋产品进行全面质量排查,确保不合格的原料不进厂,不合格的产品不出厂。
启动产品追溯程序,按生产、采购、销售全环节查找记录,对所有市场、库存和在途产品进行全面化验分析,对市场上检出的不合格产品一律收回并集中销毁,对在途和库存的产品在未出检测结果前一律不得出库或投放市场,否则无论是谁,一律就地免职。严格原料奶及各生产环节的细节管理。一方面在质监、工商等部门驻厂监管下,狠抓原料奶的生产运输管理,确保产品的源头绝对安全;另一方面对生产领域的各种生产辅助工具、包装材料进行严格甄别。稳定奶农、员工、经销商情绪,召开员工大会,鼓励大家振作精神,自查整改,举一反三,严格管理,努力工作,确保生产的正常进行,确保市场的产品供应。
截至9月22日,伊利集团呼和浩特地区的收奶工作一切正常,收奶价格也没有发生变化,原奶的稳定保证了所有出厂产品的安全,也从根本上保证了奶农利益不受损失。近日,在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共同倡导下,伊利等316家奶制品工商企业向社会发表质量诚信宣言,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自觉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郑重承诺营造一个干干净净的奶制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