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乳业如何开展涅槃之旅?
2008年11月04日 11:51
来源:江苏商报
[
发表评论
] [
推荐朋友
] [
关闭窗口
] [
打印本稿
]
“吃货”的世界
· [
食品
]
月饼税再掀波澜或刺激企业“合理”避税
· [
房产
]
北京第一高楼"中国尊"将开工 108层510米
· [
电子
]
央行如期发放二批支付牌照 13家企业获牌
· [
产业
]
中国400位富豪身家接近全国居民储蓄1/10
· [
产业
]
47号公告"真身"面世:无关个税 锁定楼市
· [
房产
]
恒大被曝违规大范围内部认购员工七折购房
宝马版变形金刚!
11月3日,国家质检总局对全国液态奶进行了第20次三聚氰胺抽检,至此,质检总局已从42个城市抽取了9月14日以后生产的187个品牌10262批次液态奶样品,均符合相关规定。另有数据显示,经过国家有关部门和企业的努力,国产乳品质量得到大幅提升,人们对国产牛奶的消费信心正在逐步恢复,国产品牌婴幼儿乳粉和液态奶销量上升至正常水平的80%左右。
这意味着,经过一个多月的风雨洗礼,在蒙牛等骨干企业的带动下,中国乳业已经从悬崖边兜转了回来,在这场危机中,人们也见证了比以往更富有责任感、勇于担当的中国乳业群体形象。然而,痛定思痛,更值得深思的问题又摆在我们面前:经过此次事件后,中国乳业能否真正做到化危机为转机,完成整个行业由大到强的涅槃之旅呢?
乳业开展紧急自救
为提升消费者信心,问题奶粉事件发生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和整个中国乳业紧急行动起来,共同面对这场中国乳业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其中,国内最大的乳制品企业蒙牛的行动最为及时,举措也最为得力。
据悉,事件爆发后,蒙牛在全行业中最早将所有产品完成下架召回,并第一时间承诺对消费者负责到底,保障奶农合法利益继续收购安全合格的原奶。蒙牛还紧急派出近万名员工入驻全国基层奶站,对奶源环节严格执行“人盯人、人盯站、人盯车”,24小时监控原奶生产与运输过程。目前,蒙牛已经开展奶站托管,对所有蒙牛收奶的奶站派出专人进行经营管理。在检验环节,蒙牛对所有原辅材料进行检测,列入检测范围的有害物质除三聚氰胺等还有国家标准之外的几十种。此外,蒙牛还邀请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对产品进行第三方独立检测,所有产品均需经这家机构检测合格,方可上市销售。
下一阶段,蒙牛等企业的奶站合并、奶源规模化、集约化、牧场化建设也开始加快筹备。蒙牛正打算在原有的7个万头牧场之外,筹建20个新的万头牧场。
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蒙牛的经验也给其他国内乳业品牌提了个醒:建设现代化牧场、确保奶牛饲养和奶源封闭,是保证安全的未来之路。
中国牛奶重塑形象
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国家质检总局仅对液态奶就进行了20次抽检,政府官员多次在媒体镜头面前现场饮用牛奶,然而这只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乳制品行业彻底化解诚信危机,最终还是要靠企业自身的努力。值得肯定的是,在此次危机中,乳品公司大多表现出了主动担当的诚恳态度。
9月17日,牛根生在自己的博客里第一时间回应:“如果这件事情处理得不好,我这个董事长将引咎辞职。”中国乳业的几大巨头也随后相继发布类似表态,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团结一心。
10月14日,央视《对话》栏目现场,当着全国观众的面,蒙牛副总裁赵远花及另外几位做客该栏目的乳业高管将各自面前的一杯牛奶一饮而尽。显然,他们想通过这种最直接的行动告诉全国消费者:“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牛奶是安全的。”
那么,消费者对此是否认可呢?北京市朝阳区的张女士作为500名受邀参观的消费者代表,亲历蒙牛封闭生产、安全检测环节,参观之后,张女士告诉记者,“这下子我放心了,大品牌还是值得信赖的。”
不久前,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彼得·曼德尔森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更是将一杯中国酸奶一饮而尽,他表示:“我相信中国奶制品质量,也非常喜欢喝中国的酸奶。”这更让处于迷茫中的消费者真正放下心来。
谁将开启涅槃之旅?
然而,值得忧虑的是,三聚氰胺事件以来,国内乳业在采取各种措施确保安全时,众多国际品牌却在忙着上新品、涨价格、抢市场。业内人士分析,众多洋品牌在30年间反复谈判都无法完成的攻占中国乳业主流市场的目标,有可能在短短的30多天得以达成,这对中国乳业来说,无疑是更加严峻的危机。如果中国国内乳品品牌全部倒下,那么用不了多久,中国人将喝不到两三块钱的牛奶、三五十块钱的奶粉,他们只能消费那些昂贵的舶来品!
但辩证地看,民族企业若能以此为契机,踏踏实实做好优质奶源基地建设和生产环节的质量控制,真正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脱颖而出,则未必是一件坏事。因为“13亿中国人的体魄终究需要中国牛奶来滋养”。
乳品行业是目前国内快销品行业当中少有的以民族产业为主导的行业,事关民族产业发展的大局。此外,目前国际经济的颓势需要企业特别注重挖掘和耕耘国内市场,重振奶业不仅是重振乳品消费的信心,同时也意味着整体上强化消费者对我国食品安全的信心,从而也有助于稳定国内消费市场。因此,尽快促进奶业“二次发展”,让牛奶的安全建立在整个产业安全的基础之上,这一点已经成为危机爆发后整个行业的共识。
日前,《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迅速出台,为政府、企业和奶农的下一步行动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包括蒙牛在内的乳品企业,开始更系统、更深入地投入资金与资源,建设场地封闭的安全乳品链条。可以想见,经过此次危机之后,中国乳业也或许将以此为契机开启振兴的涅槃之旅。
延伸阅读
精彩图片
网友评论
目前已经有
条评论
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
热点新闻评论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经济网新闻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经济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经济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新闻跟帖管理员反映。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
产业专题
·
三保行动 我们一起出发
·
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第18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
·
推动中国
企业家
雷军要警惕“胜利病”吗
何小鹏:未来20年内飞行汽车有望形成...
·
叶国富接过永辉方向盘
·
对话小鹏汽车何小鹏:我希望走慢一点,少摔跤
本网专稿
·
【图解】市场监管总局重拳出击!食用植物油专项整治行动开启
·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再缩减 “宽准入”红利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
国家免疫规划会否纳入新的疫苗?国家疾控局:正在研究
·
【图解】一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5.7%
·
新修订《采用国际标准管理办法》6月1日起施行 助力扩大标准制度型开放
·
进口牛黄再“开闸” 牛黄原料“紧缺枷锁” 能否打开?
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产业市场
>
专题频道
>
2008
>
蒙牛到最危险时刻 牛根生求援免外资收购
>
相关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商务地带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中国日报网
国际在线
CNTV
中青网
中国台湾网
中广网
中国西藏网
中新网
中工网
光明网
百度
新浪
搜狐
网易
凤凰
腾讯
和讯
友情链接
国家机关
地方政府网站
地方新闻网站
媒体网站
中央企业
金融机构
热点网站
财经网站
电子商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