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奶业最困难的一年
2008年09月22日 11:16
来源:中国经营报
[
发表评论
] [
推荐朋友
] [
关闭窗口
] [
打印本稿
]
“吃货”的世界
· [
食品
]
月饼税再掀波澜或刺激企业“合理”避税
· [
房产
]
北京第一高楼"中国尊"将开工 108层510米
· [
电子
]
央行如期发放二批支付牌照 13家企业获牌
· [
产业
]
中国400位富豪身家接近全国居民储蓄1/10
· [
产业
]
47号公告"真身"面世:无关个税 锁定楼市
· [
房产
]
恒大被曝违规大范围内部认购员工七折购房
宝马版变形金刚!
2008年是我国奶业困难的一年。
在高成本压力下,乳品企业的亏损面在扩大。
光明乳业
(
3.24
,
-0.20
,
-5.81%
,吧)
半年报显示,2008年1~6月,营业利润亏损617万元,这是光明乳业上市以来营业利润首次出现亏损。与此同时,伊利、蒙牛的常温奶销售进入瓶颈期,这些企业都纷纷调整产品线来“过冬”。
“我国奶业粗放、高速发展的阶段过去了。”一位业内人士认为,而这次波及全行业的“三聚氰胺”事件可谓是雪上加霜。
奶业瓶颈
今年以来,我国奶业发展明显遇到瓶颈。
光明等乳业亏损被认为是“国内乳制品行业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运输成本等大幅上升”。
“目前我国每家乳品企业都面临高成本压力,生产纯牛奶比例大的企业基本处于亏损或者接近亏损状态。中小乳品企业的亏损面达到了40%。”广州市奶业协会会长王丁棉说,全行业都在叫苦。
企业该如何化解高成本呢?据记者了解,上海地区收奶价格从去年2.8~2.9元/公斤涨到现在的3.4元/公斤,而企业的用工、能源成本都大幅上涨。“有企业提价30%左右,但慢于成本上升的速度,企业提价后出现产品销售放缓。”
中信证券
(
16.15
,
-0.56
,
-3.35%
,吧)
快销品分析师许彪认为。
据一位市场人士透露,从2006年开始,我国常温奶增长放慢,而今年提价后整个市场出现销售瓶颈。“我看到某品牌的这类产品,货架上的货号比较旧,说明产品周转比较慢。而最后只能以低价促销,不但影响到企业利润,而且由于不同区域市场存在价格差,容易发生跨区域蹿货,对企业整个运营都是不利的。”
目前我国乳品行业急需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据记者了解,目前乳品中,常温奶的利润在3%~4%,甚至不挣钱,而且产能已经出现过剩;原本利润比较高的酸奶市场也打起了价格战。
广州光明乳业一位人士告诉记者,现在伊利、蒙牛都在大力推销酸奶。在华南市场,目前酸奶市场光明占市场份额40%,蒙牛、伊利各占10%左右,竞争很激烈。“蒙牛的酸奶从安徽运过来,不惜以超过10%的退货率来博市场。”
而对于内资乳品企业都跃跃欲试的高端婴幼儿奶粉市场,这次则受到“三聚氰胺”事件的巨大冲击。一位做惠氏、美赞臣的山东经销商告诉记者,“在国产奶粉下架后,这两个品牌都卖疯了。而且外资奶粉肯定还要涨价,这个时候更理直气壮了。”
企业转型
为了安稳过冬,乳品企业纷纷转型。
“蒙牛的策略已经非常明显了,那就是坚决走高价值新产品路线,后续开发的许多乳饮料、功能乳、高端乳产品,都是为了化解成本压力,让价格涨上去。”营销专家李志起表示,它的新品推广速度越来越快。
他进一步分析,蒙牛进入的这些细分市场看起来小,其实不然,比如特仑苏就有十几亿元的规模了。还有细分市场多了整体规模就大了,所以它不断推新品占领不同细分市场。“这两年来,蒙牛一直在控制常温奶的规模和比重,让这些高价值产品份额上升。理由很简单,奶资源是有限的,纯奶多了并不划算。”
另一乳业巨头伊利也在做产品结构调整。它把更多的精力转向奶粉、冷饮、酸奶等附加值产品。“伊利2008年上半年报显示,液态奶销售增长了10%,但利润增长了22%,这说明毛利在上升。”许彪表示。
对此,上海铭泰铭观乳业咨询公司总经理劳兵认为,“现在企业都在做两部分工作:一是创高端产品;二是塑造明星产品,使单品的产能最大化。”他举例说,
光明乳业
(
3.25
,
-0.19
,
-5.52%
,吧)
现在做法是做大酸奶品项,在华东、华南主力市场的终端投入很大,与此同时砍掉原本亏损的产品线。
“现在企业谁转型快,谁就赢得了先机。”劳兵分析,如现在乳饮料增长很快,尤其是在农村市场。现在蒙牛、伊利都在做,饮料企业娃哈哈的营养快线一年能有50亿~60亿元销售额,
承德露露
(
12.90
,
-0.13
,
-1.00%
,吧)
也已经开发了一些乳饮料。据悉,在韩国市场,调味奶(含乳量达到80%以上)以及乳饮料(含乳量在40%以下)占到整个乳品市场的60%。由此可见,这个市场不可小视。
而乳业的冬天也是整合的时机。一位业内人士分析,在整个行业过冬时期,最有利的是大品牌,原因是成本上涨,大品牌的议价能力以及有规模优势,小企业则可能面临被淘汰。
小资料一头奶牛的成本与收益
一头正常产奶牛,一般每天产奶量在20公斤左右。每年产奶10个月。
每天吃精饲料(50%玉米,25%豆粕,20%麸皮,5%碱、盐、维生素)15~20斤,费用20元左右;每天吃粗饲料(青储饲料)40~50斤,费用5元左右,所以一头牛一天饲料要25元左右,一年下来就花费8000~9000元,再加上医药费、人工养殖成本、土地成本,一年就上万元。
以每头牛一天产奶20公斤算,现在每公斤奶价2.5~2.8元,一天毛利是50~56元,扣除饲料成本就剩25元;如果是15公斤,一天毛利是37.5~42元,扣除饲料成本就剩10多元。
以每头牛每天20元收益算,理论上一年(10个月产奶)收益是5000~6000元,但是实际上投入很多,包括医药费、人工费、贷款利息、牧场折旧等,实际上有1000~2000元就不错了。
一头奶牛从生下来到产奶需要两年时间,而每年的花销在3600元左右,两年的投入也就有6000元。
延伸阅读
精彩图片
网友评论
目前已经有
条评论
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
热点新闻评论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经济网新闻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经济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经济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新闻跟帖管理员反映。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
产业专题
·
三保行动 我们一起出发
·
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第18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
·
推动中国
企业家
王兴注定“永无宁日”
雷军要警惕“胜利病”吗
·
何小鹏:未来20年内飞行汽车有望形成万亿美元级市场
·
叶国富接过永辉方向盘
本网专稿
·
已安全运行600堆年!揭秘核电站抗震防灾“硬核”措施(视频)
·
一季度内需潜力加快释放 5大类消费品以旧换新销售额超5000亿元
·
央行:更有针对性地拓宽民营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
·
国家发改委:美国所谓“对等关税”,严重违背历史潮流和经济规律
·
国家发改委:美国进口粮基本为饲料粮,不采购也没影响
·
商品条码助力消费品以旧换新精准补贴
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产业市场
>
专题频道
>
2008
>
蒙牛到最危险时刻 牛根生求援免外资收购
>
相关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商务地带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中国日报网
国际在线
CNTV
中青网
中国台湾网
中广网
中国西藏网
中新网
中工网
光明网
百度
新浪
搜狐
网易
凤凰
腾讯
和讯
友情链接
国家机关
地方政府网站
地方新闻网站
媒体网站
中央企业
金融机构
热点网站
财经网站
电子商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