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三鹿事件”时代奶业发展面临三大困局
2008年10月14日 11:15
来源:经济参考报
王春雨
[
发表评论
] [
推荐朋友
] [
关闭窗口
] [
打印本稿
]
“吃货”的世界
· [
食品
]
月饼税再掀波澜或刺激企业“合理”避税
· [
房产
]
北京第一高楼"中国尊"将开工 108层510米
· [
电子
]
央行如期发放二批支付牌照 13家企业获牌
· [
产业
]
中国400位富豪身家接近全国居民储蓄1/10
· [
产业
]
47号公告"真身"面世:无关个税 锁定楼市
· [
房产
]
恒大被曝违规大范围内部认购员工七折购房
宝马版变形金刚!
“三鹿事件”已渐行渐远,但专家认为,当前制约奶业健康发展的生产、加工、销售环节仍面临三大矛盾,如何从这些困局中突围,成为奶业未来发展的关键。
生产环节:原料奶价格受双重挤压状况仍未根本扭转
中国奶业协会理事长刘成果认为,目前,我国奶业市场原料奶价格受双重挤压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在产前,近期玉米、豆粕等精饲料价格一直呈上涨趋势。2008年上半年玉米价格为1780元/吨,比去年同期上涨了9.2%;豆粕价格为4500元/吨,比去年同期上涨68.16%。在产后,乳品加工企业利润低,甚至出现亏损。目前原料奶价格已有回落的迹象,市场上个别产品又有过度促销的苗头。
中国奶协在对黑龙江某乳品企业百利包纯牛奶生产调查时发现,百利包纯牛奶出厂价为每千克4.982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5.8%,原料奶进价为2.98元,同比上涨了39.04%,需要支付的加工、包装、运输、人工、财务等生产成本为2.66元,销售成本为0.744元,企业最终获得纯利润为每千克0.1元,利润率仅为2.1%,远低于食品行业的平均盈利水平。
刘成果认为,当前一些影响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尚未消除,保障奶业稳定和谐发展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诸多环节存在的矛盾尚未解决。加之国际市场乳制品价格回落,出口量减少,很可能导致奶业出现新的波动。
加工环节:企业无序竞争造成资源浪费
近年来,由于部分地区乳品加工企业过度密集,无序竞争,奶源不足问题日益突出,奶源不足反过来又导致了企业产能的相对过剩,造成奶业加工资源的浪费。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孔祥智说,今年上半年,国家发改委连续出台规范乳品行业发展的《乳制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和《乳制品加工业产业政策》,说明了乳品行业出现的问题单纯依靠市场已经无法调整,“市场失效”已经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必须由政府出面加以协调和规范。
据了解,目前多数乳品加工企业和农户之间主要通过奶站来连结。奶价主要由企业制定,通过奶站实施,农民只是被动接受,基本上没有任何发言权。一些地区奶站过多,互相争夺奶源,难以和农民之间形成共同针对企业的利益连接关系;同时,奶站过多导致平均规模过小,不足以形成对企业的制衡力量,奶站在和企业的博弈中也处于被动地位。在夏季,奶站交给企业的鲜奶达不到标准的次数比较多,很多奶站甚至出现过倒奶的情况。而到了冬季,奶源紧张,奶站可以在两家企业之间寻求高价,造成企业的成本增加,而奶农并没有从中得到额外的收益。少部分奶站甚至在奶中掺水和乳清粉等物质,降低了鲜奶的总体质量。
农业部畜牧业司行业发展处处长王俊勋说,当前我国奶业总体发展水平比较低,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从总体看,我国奶牛单产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一半,目前纯种荷斯坦奶牛不到50%,养殖方式较为落后,存栏20头以上的奶牛规模养殖比重只有31%。专家认为,原料奶供给的质量和价格也制约乳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由于规模小,每个农户向奶站交售鲜奶的数量有限,而不同农户饲养的奶牛由于饲料配合比例、奶牛的健康程度等存在着差异,其原奶的质量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差异,但奶站无法区分,导致好奶差奶混在一起,原料奶的整体质量难以提高。奶产品不耐储存,上下游之间关联度高,养殖产业的质量低直接影响乳品加工行业的竞争力。
销售环节:市场需求潜力尚需充分开发
市场消费是奶业发展的原动力,我国奶业能否持续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有效地培育开拓奶类消费市场,把乳制品的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但从目前看,我国奶业市场需求潜力远远没有开发出来。
刘成果说,根据2007年版的《膳食指南》,每人每天应喝奶300克,是目前实际人均消费量的3.9倍。当前我国广大城乡居民不是没有饮奶的需求,许多消费者也不是没有消费能力,而主要是没有喝奶的习惯和意识。我国每年啤酒消费量约为牛奶的两倍,白酒、碳酸饮料、矿泉水消费量接近牛奶的消费量,城市许多中小学生宁可花钱买饮料和矿泉水却不喝牛奶。
刘成果认为,《中国奶业发展战略研究》成果表明,中国人均牛奶占有量增长速度与人均GDP的增长呈正相关,收入每增长1%,乳制品消费就会增长0.674%。构建鼓励奶制品的消费机制,一是加强营养和饮奶知识的宣传,积极引导和鼓励乳品消费,提高饮奶的自觉性。二是可尝试给学生消费补贴或者给学生奶供应企业减免税收,以调动学生饮奶和企业生产的积极性。
延伸阅读
精彩图片
网友评论
目前已经有
条评论
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
热点新闻评论
请您注意: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中国经济网新闻跟帖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您在中国经济网发表的言论,中国经济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新闻跟帖管理员反映。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
产业专题
·
三保行动 我们一起出发
·
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
·
第18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
·
推动中国
企业家
雷军要警惕“胜利病”吗
何小鹏:未来20年内飞行汽车有望形成...
·
叶国富接过永辉方向盘
·
对话小鹏汽车何小鹏:我希望走慢一点,少摔跤
本网专稿
·
【图解】市场监管总局重拳出击!食用植物油专项整治行动开启
·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再缩减 “宽准入”红利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
国家免疫规划会否纳入新的疫苗?国家疾控局:正在研究
·
【图解】一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5.7%
·
新修订《采用国际标准管理办法》6月1日起施行 助力扩大标准制度型开放
·
进口牛黄再“开闸” 牛黄原料“紧缺枷锁” 能否打开?
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产业市场
>
专题频道
>
2008
>
蒙牛到最危险时刻 牛根生求援免外资收购
>
相关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商务地带
人民网
新华网
中国网
中国日报网
国际在线
CNTV
中青网
中国台湾网
中广网
中国西藏网
中新网
中工网
光明网
百度
新浪
搜狐
网易
凤凰
腾讯
和讯
友情链接
国家机关
地方政府网站
地方新闻网站
媒体网站
中央企业
金融机构
热点网站
财经网站
电子商务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