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重庆“五化工作法”推动食品抽检备样再利用

2022年07月28日 14:54   来源:中国质量报   

  规范处理流程 有效利用资源

  重庆“五化工作法”推动食品抽检备样再利用

  □ 刘 颖 记者 谢 旺

  近日,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向两江新区大竹林街道星汇社区捐赠大米、面粉、食用油等食品抽检合格备份样品98份,总价值约5000元。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副院长王大昆表示,食品安全抽检合格备份样品捐赠与食品抽检工作紧密相关,能够将合格备份样品捐赠给社区,用于救助帮扶困难人群,不仅强化备份样品管理,也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发挥社会价值。下一步,将不断完善捐赠制度,规范食品抽检备样处理流程,有效利用资源服务社会。

  像星汇社区这样的捐赠,今年以来,重庆已组织实施3次,成效突出。重庆市市场监管局探索了“五化工作法”,推动食品抽检备样再利用工作。

  主体“协同化”,实现三个良好格局。重庆加强政策宣传和沟通协调,形成“市监为主,部门协同”良好格局,与民政部门建立合作机制,得到财政、卫生健康、农业农村等部门支持;形成“抽检为主、业务协同”良好格局,重庆市市场监管局财务、审计、纪检监察、法规、双反、认证和食品监管职能处室齐抓共管,各司其职;形成“行政为主、技术协同”良好格局,行政部门抓统筹,各检测机构和行业组织、抽检秘书处提供技术支持,保证政策和技术两手硬。

  对象“清单化”,实现精准可控。在明确可以再利用备样总体原则、基本条件的基础上,重庆多次组织检验机构和专家论证会,根据政策规定、技术条件以及食品分类、保质期、再利用价值、储存要求等进行评估,精确到食品细类逐一研判确定风险等级,制定了涵盖15个食品大类、126种食品细类的《不易捐赠食品类别清单》。其中,高风险39种、较高风险70种、一般风险17种,使再利用样品的评估既有基本原则,又有具体名录,兼顾了工作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方式“多元化”,实现科学统筹。重庆根据政策规定和备样的食用、科研、货值“三大价值”,采取了捐赠、拍卖、留用等多种再利用方式。明确“三结合”处置原则,即,以防范和减少食品浪费为原则,定期与不定期处置相结合;以就地就近、减少重复工作为原则,集中与分散处置相结合;以便捷、高效、节约为原则,就地与异地处置相结合。通过科学合理确定处置方式,降低再利用次生成本,最大限度释放食品抽检备样再利用工作机制红利。

  受众“广泛化”,实现普惠民生。针对不同处置方式,重庆通过座谈、调研、问卷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问计、问需于各方,让更多有需求者获得感和幸福感。特别是针对捐赠方式,除依法依规捐赠给社会福利机构、公益慈善机构外,还将乡村振兴联系点、困难社区等纳入捐赠范围,得到社会广泛好评。对星汇社区之类的捐赠就属于受众“广泛化”。

  实施“制度化”,实现统一规范。重庆建立了“2121”制度体系,即,出台《重庆市食品安全抽检监测样品管理办法(试行)》和《重庆市市场监管局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备份样品再利用管理办法(试行)》“2”项制度;编发《不易捐赠食品类别清单》“1”张清单;立项《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样品管理规范》和《慈善组织食品捐赠需求对接与捐赠规范》“2”项地方标准;制定工作开展的“1”份实施方案,使工作有章可循,保证备样再利用的规范性和便捷性。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佟明彪)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