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28届大学生网球锦标赛(总决赛)、第23届中国高校“校长杯”网球比赛在京山举办。京山,这个藏在湖北腹地的小城,最近因为网球热闹起来了,白天球场上的呐喊声还没散去,夜市的灯火就亮了起来,体育和旅游在这里碰撞出了不一样的火花,725名大学生运动员在赛场上挥汗如雨,500位高校校长以球会友。当夜市里的喧嚣声与网球的击球声此起彼伏,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体育赛事,更是湖北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生动样本。
京山的实践揭示了一个深刻逻辑,特色产业能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破局点”。这座人口不足百万的城市,以“愚公移山”的韧劲建成300余片网球场,其场地密度堪比一线城市。这种看似“不划算”的投入,实际上作为特色产业为京山带来了不少收益。当全国网球人口突破2000万,京山用专业场地承接了这个热度,冷冰冰的资源变成了热闹的经济。就像潜江人把小龙虾吃成产业、宜昌人让柑橘走出大山一样,小县城也能撬动大市场,与其样样稀松,不如把一件事做深做透。
更值得品味的是京山打造的昼夜经济闭环,白天看球赛的激情与夜晚逛夜市的闲适,构成了完整的消费循环。这种设计迎合了现代旅游全时段体验的需求,有的游客可能原本只是过路客现在变成了过夜客。这种模式在湖北并非孤例,武汉夜上黄鹤楼、襄阳唐城夜游都在探索类似路径,不过京山的独特之处在于将体育IP与市井烟火完美融合。这让我们关注到了赛事经济的溢出效应,当温泉沐汤节遇上网球赛,当农产品展销走进赛场,其实是用一根线串起了全域的资源。这种“1+N”的产业联动,正是符合了湖北“链长制”的微观实践理念,以优势产业为龙头,带动配套产业协同发展。
京山现象对湖北县域经济发展有着不少值得借鉴的地方。差异化竞争是关键,与其贪大求全,不如像打造网球城市般专注细分领域。产业融合是趋势,体育、文化、旅游的边界正在逐渐消融且融合在一起。年轻化消费是方向,从网球赛事到网红市集,都在瞄准新生代消费群体。当前湖北正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需要更多这样的特色增长极。
从京山望向全省,随州的专用汽车、枝江的医疗耗材、赤壁的青砖茶,都在演绎着特色突围的故事。这些实践共同印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在规模在特色,不在跟风在创新。如果更多城市能找到自己的“网球拍”,打好自己的特色经济这张牌,湖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棋局就能下出更多妙手。作者:张超(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团队、常青街道)
(责任编辑:佟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