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电动自行车治乱须管好两头

2022年03月22日 16:22   来源:中国质量报   

  □ 胡立彪

  央视3·15晚会曝光哈啰、绿源等品牌电动自行车违规提速等问题后,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已经展开调查行动,进一步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相关品牌企业也作出回应,表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严格按照国家法规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加强从生产到销售各环节的管理,确保不再发生类似问题。

  我国是电动自行车生产和使用大国,目前电动自行车年销量已突破3000万辆,2020年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达到3.3亿辆,预计2022年这个数字将增长到4亿辆。如此庞大的保有量,给市场管理带来难题。交通管理部门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伤亡人员中,驾驶电动自行车导致死亡人数达8639人,受伤人数达44677人,伤亡人数接近非机动车伤亡人数的70%。电动自行车已成为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突出问题。

  “十次事故九次快”,这不只是说机动车,非机动车也一样。正是因为如此,我国法规标准对电动自行车实行严格限速。1999年颁布实施的国标《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规定,电动自行车的最高时速不超过20公里/小时。随着人们对电动自行车需求的增长,这一交通工具越造越大、越骑越快。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相关部门对该标准进行了修订,于2018年5月发布新国标《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将最高时速调高至25公里/小时。

  限定25公里/小时的时速,并不是拍脑袋随意想出来的一个数字,而是经过大量科学实验并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得出的合理数值。降低碰撞能量、减短刹车距离、给骑行者充足的反应时间、照顾其他非机动车等,这些都是需要考量的因素。事实上,目前许多国家对电动自行车都有非常严格的限速规定,比如欧盟和印度的限速标准与我国一样,也是25公里/小时,而日本更严,限速15公里/小时。

  不过,虽然限速规定是为了保护电动自行车使用者生命财产安全的好规定,但许多人并不认这个“好”,而是想方设法突破它。现实中,很多人驾驶电动自行车常常开到30公里/小时以上,甚至超过40公里/小时。当然,如果电动自行车生产出来只能跑25公里/小时这个速度,使用者想开快也快不了。显然,使用者购买的电动自行车本身具有跑快的“能力”,而这个能力只能是生产企业给车子设计好、配备好的。媒体调查显示,为了迎合购买者“开快车”的需求,一些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给车子暗自装上解码装置,可以轻松化解限速规定。还有一些商家在显示表盘上动手脚,让车速显示不超过25公里/小时,“帮助”使用者逃避交警检查监管。

  电动自行车“超速”现象严重,反映我国相关法规标准不健全,存在管理漏洞。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我国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登记、通行等涉及生产规范、质量监管、道路交通管理、消防管理等职能,分属市场监管、工信、公安交管、应急管理等多个部门,执法依据分布在道路交通安全法、安全生产法等多部法律法规。这就容易出现职能交叉和管理空白。针对这种情况,应建立多部门协同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对电动自行车的生产管理、市场准入、登记管理、路面管理等环节明确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责,打破部门之间沟通协作的壁垒。此外,完善电动自行车配套法律法规标准及地方性法规,特别是明确罚则,增强处罚力度,为行政执法、司法裁判提供法律依据。

  管好生产经营一头的同时,还要管好使用一头。一方面要明确电动自行车路权,各地要根据各地实际给予电动自行车更合理、充分的通行空间;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管,通过实行强制性登记制度、车联网大数据管理、提高违规处罚金额、增强使用者守法意识等途径,确保电动自行车行驶安全。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佟明彪)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