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消费品标准化工作“十三五”期间成就显著

2021年01月08日 09:32   来源:中国质量报   

  徐风

  2016年9月,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由国家标准委会同有关部门起草,是“十三五”时期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的纲领性文件。在国家标准委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十三五”时期,我国消费品标准和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规划》提出了我国重点领域主要消费品标准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达到95%的总体目标,布署了改革标准供给体系、优化标准供给结构等消费品标准化工作主要任务,明确了家用电器、消费类电子产品、家居装饰装修产品、服装服饰产品、妇幼老年及残疾人用品等9个重点领域,对“十三五”期间我国消费品标准化工作进行了系统谋划。

  盘点消费品标准“十三五”规划实施成效,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副司长(正司级)陈洪俊告诉中国质量报记者,5年来,在各部门、各地方、各行业的共同努力下,《规划》确定的各项主要任务稳步推进,在规范产品质量安全、引领行业有序发展方面,发挥出积极作用。

  新型标准供给体系初步确立

  陈洪俊首先介绍了新型标准供给体系的建设情况。据介绍,这项工作是在消费品领域贯彻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的具体举措,所取得的成效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一是质量安全标准基础得以巩固。国家标准委组织开展了现行有效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整合精简评估工作,形成“废止一批、转化一批、整合一批、修订一批”清单,消费品领域强制性国家标准数量由2015年底的3600多项,精简为2100多项,总体数量减少了40%;批准发布电动自行车、家用燃气灶具、太阳镜等29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在家用电器、家具等领域启动28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二是标准市场供给能力显著增强。5年来,我国共批准发布937项国家标准和1086项行业标准;组织启动中小学生校服、空气净化器、化妆品和口腔护理用品、康复辅助器具等领域548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相关社会团体发布1848项消费品领域团体标准;相关生产企业在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公开12.64万项消费品领域企业标准。三是标准专业技术能力不断提升。国家标准委积极推动标准化技术组织体系优化工作,轻工领域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数量压减10%;新批准成立全国婴童用品标准化工作组、全国化学纤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一批消费品领域标准化技术组织。截至目前,消费品领域已建成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50余个、分技术委员会100余个。四是标准科技协同机制日益完善。我国在家具、钟表、金属餐饮器具、照明电器、工业发酵等领域,积极开展科技与标准一体化研究,将技术研发、示范应用、标准转化有机融合,推动技术创新、标准研制和产业化协调发展,共有50余项专利已转化或正在转化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标准供给结构持续优化

  标准与技术进步、产业创新相伴相随,这是标准化工作来自产业、规范产业、引领产业的应有之义。陈洪俊认为,标准供给结构的优化,关键在于主动适应消费结构变革的需求,引领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5年来,消费品标准供给结构在5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个性定制标准日益丰富。在家电、家具、服装等领域,我国组织制定了《定制消费品设计与生产质量控制指南》《定制家具组合组装标识技术要求》《服装定制通用技术规范》等一批引领个性设计、规模定制、组合组装等消费品发展的国家标准。二是绿色产品标准体系初步形成。针对绿色产品概念不清、标出多门、绿色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等问题,国家标准委修订《快递封装用品》系列国标,发布实施了18项绿色产品评价国家标准,以及反渗透净水机、坐便器、水嘴、淋浴器等主要生活用水器具的用水效率限定值及用水效率等级国家标准。三是智能消费品标准体系逐步健全。我国开展智能家电、智能照明电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标准体系建设,共制定物联网、智能传感器、智能仪表等消费类电子产品国家标准100余项;加快制定了智能家电、智能手表、智能照明、可穿戴设备等一批智能消费品国家标准。四是售后服务标准化进展顺利。我国发布了家具售后服务等相关消费品售后服务标准,制定了25项品牌评价国家标准,用以指导消费品售后服务的标准化、专业化和品牌化发展。五是物流标准体系进一步优化。围绕物流托盘、冷链物流、物流园区、仓储配送、线上线下协同服务等重点领域,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30项国家标准,新启动6项电子商务国际标准制修订计划。

  特别是2020年,为响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迫切需要,国家标准委加快制定了《儿童口罩技术规范》《纺织品细颗粒物过滤性能试验方法》等国家标准,体现了消费品标准贴近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积极作为。

  标准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

  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政策背景下,陈洪俊强调指出,标准国际化是我国标准化工作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消费品标准而言,我国和发达国家相比总体上还存在差距,但不可否认的是,“十三五”期间,这个差距在进一步缩小,有的领域我们已经处于领先水平。另外,还要考虑我国的消费品在国际消费品市场所占的份额,消费品标准的国际化,就是消费品的国际化。在这方面主要开展了3项工作。一是持续开展消费品标准比对工作。截至2019年底,国内外消费品标准一致性程度从2016年的81.45%上升到95.69%,提前完成了《规划》提出的95%的总体目标。二是加快推进标准国际化。我国在消费品重点领域承担的国际标准化技术组织约33个,担任服装、家电等领域国际标准化技术组织主席、副主席等主要职务约37个,在ISO和IEC技术委员会注册专家数量超过500人;累计主导制定国际标准76项、参与制定国际标准超过700项;发布消费品国家标准外文版124项。三是全面推进标准互认工作。中国与英国、法国等主要贸易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了推动标准互认的双边合作文件。其中,鞋类、玻璃容器、纸浆、纺织品等消费品领域标准列入首批中英互认标准。

  陈洪俊最后指出,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是一项持续开展的工作。以消费品标准助推传统制造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推动消费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优化供给、扩大内需、巩固外贸,在更好满足我国消费者多层次、多样化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助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十四五”期间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工作持续开展的重点方向。

(责任编辑:佟明彪)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