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邮政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快递市场继续快速发展,月均业务量超130亿件,截至6月30日,我国快递业务量突破800亿件,比上年提前59天。
从山东鱼台的小龙虾,到浙江桐乡的汽车配件,再到泰国春蓬府的榴莲,我国快递业不断丰富服务场景、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品质,在促进消费、服务生产和保障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业务量持续上扬的增长曲线,既折射出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也是行业发展动能不断释放的生动写照。
在广大农村,尤其能直观感受到行业发展动能释放的力量。对于快递业来说,农村是一块尚待开发的“蓝海”。但由于农村人口居住分散,派件线路长、难度大,加上农村消费水平较低,业务量较少,快递运营成本高,多年来,在这片“蓝海”里,快递大船一直难以扬帆竞航。快递进村难成为村民的痛点,也成为快递业的堵点。如何打通这个堵点,解决生活消费品进村“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出村“最初一公里”问题,各地政府部门和快递企业都在思考探索。
各方联手合作共配共享,是一条有效路径,目前在全国多地已有实践,并逐渐向更大范围推广。以湖北为例,2021年以来,湖北通过系统性谋划、组织化推进,按照资源整合、健全网络、共同配送的路径,不断畅通农村寄递物流主动脉,疏通毛细血管。一些市县探索“政府主导、邮政牵头、邮快(邮政部门与快递企业)合作、直配到村”寄递物流模式,利用农村小卖部、超市、合作社、村委会等场所,将物流网点覆盖全部行政村,打通农村物流进出通道。在这一模式下,邮政与中通、圆通、申通、韵达、极兔等民营快递企业共享场地、设备、车辆、系统等资源,所有进村快递在县级寄递物流共配中心集中分拣,由邮政统一配送,实现快递直配进村和统一揽收。同时,政府通过奖补等形式,推动资源共享、渠道共用,做到统仓共配、统分统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