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海量专利缘何不能成就世界最强企业

2018年05月24日 10:54   来源:中国科学报   

  海量专利缘何不能成就世界最强企业

  中国产权网讯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变革的兴起,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组织等为代表的新经济呈现出迅猛发展之势。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其核心是创新驱动。创新就离不开知识产权的保驾护航。”5月18日,在成都举行的知识产权与新经济融合发展高层会议上,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范毅的话阐述了知识产权和新经济之间的关系。

  中国知识产权发展联盟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段志强进一步向记者强调,新经济的敲门砖和钥匙是创新,创新的关键是科技和知识产权,而知识产权的核心是金融化、产品化、商品化。科技金融可以颠覆和重塑政府、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关系。

  记者获悉,共有7个国家和地区23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知识经济向我们大步走来

  在四川省知识产权局局长谢商华看来,新经济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不完全是一种技术现象,而是一种由技术到经济的演进范式—虚拟经济到实体经济的深层连接—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相互作用的经济形态,具有聚合共享、跨界融合、快速迭代、高速增长四个特征。

  实际上,新经济的概念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其主要特征为依托于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而形成,有观点认为新经济实质上就是知识经济。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办事处主任陈宏兵指出,近30年来,世界经济的发展表明,全球经济从传统的制造业向技术、服务、知识相结合的新形态加速演变。全球经济的知识化特征更加突出,知识产权制度由于其分享知识和激励创新的功能,而为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支撑。专利申请,上中国产权网

  传统观点认为,知识产权只是各国创新体系和经济体系的一个部分,但是今天,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了全球激励和保障创新最重要的制度。作为无形财产的知识产权,更是成为了财富创造和经济增长的核心内容。

  从微观层面看,作为无形资产的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市场主体创造、获取、竞争和积累的对象,构成了各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研究报告表明,全球工业制成品的整体价值当中,约有30%来自于以知识产权为代表的无形资产。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以创新为驱动力的知识经济正大步向我们走来。”陈宏兵说,高科技、文化创新、高端服务业成为了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专利密集型产业贡献了GDP的11%,版权相关产业贡献了7.33%。中国政府将知识产权的运用和保护作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的一个重要措施,也将创新列入了国家战略。

  海量专利的尴尬

  中国期望在2050年成为世界强国,北京大学创新创业学院代理院长陈东敏教授认为,一定要让创新与产业升级、新经济发展有效结合起来。在每一个工业领域,都必须有能够对标世界最强企业的存在。“但现在中国只有一个这样的企业,也就是说未来30年,中国要培育40个强大的、持续有竞争力的国际型企业。”

  实际上,中国已经拥有位于全球前列的创新资源。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中国位于第22位。中国的整体科研投入已经超过了日本、欧洲,逼近美国。这也让中国在2017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科学文献产出国。

  中国的专利申请总量早在2014年就成为全球第一,远远领先于美国、日本等其他国家,约占全球1/3。中国申请PCT国际专利的数量已经上升到2017年的第二,超过日本,直追美国。中国的区域创新能力也在崛起,深圳和香港地区的专利申请总量已经超过美国硅谷,仅次于东京。

  在创业方面,2017年全球独角兽公司共有252家,其中美国占42%,中国占40%。“在创业公司方面,我们跟美国基本上拉平了,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中国的独角兽公司主要分布在电子商务、金融、文化、交通等行业中,其中北京70个,上海35个,杭州17个,深圳14个。

  中国高校拥有的专利数达到4位数,而其他发达国家都是几百个。而且中国高校专利在新兴行业的比例是最高的,如3D打印、纳米技术等行业。“如果把这些专利转化到市场上,将是中国巨大的创新资源。”

  然而,“中国有这么多的专利,这么多的创新资源,我们的企业为什么不创新?这么大的供给,为什么进不到市场里面去?问题在哪里?这是我认为目前中国要解决的一个最大瓶颈。”陈东敏认为,中国政府做了大量政策的改进,所以政策环境是有利于专利转化的。

  他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专利技术的成熟度不够,不利于转化;专利价值不高,不值得去转化;缺乏能够把科研成果转化成商业价值的人才和知识。

  陈东敏认为,先进国家的技术转移模式不适合中国。要解决这个难题,必须建立新的生态,针对系统建设给予支持鼓励,而不对单体进行鼓励,迫切需要培育一批真正善于从事科学研究,又懂得转化,会跟资本市场、产业对话的生力军。

  企业在新经济中的探索

  尽管中国海量的知识产权还没有完全变现,但是中国的优秀企业已经开始从产业界出发,探索知识产权与新经济的融合途径。

  阿里云西南总部副总经理李宗灿说,十年前,阿里云想到要去研发云操作系统,这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决心的,因为国内很少有民营企业参与这个领域的投资。在自主知识产权方面,他们还要花很多的时间去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希望能够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作为传统产业的代表,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也在尝试拥抱新经济。该公司首席技术官阳丹说,智慧家庭的概念现在好像很热,但是老百姓并不买账,“因为我们没有真正解决他们生活上的问题”。长远来看,等90后、00后逐渐成为生活主力时,智慧生活就会接踵而至。现在的家电企业必须为这个时代的到来做好准备,所以长虹一直在做产品服务的研发,尝试实现产品本身和产品与人之间的交互。

  摩拜单车知识产权总监梁健分享道,因为共享属于新兴领域,受众面广具有规模性,融合多种软、硬件技术方案,所以行业知识产权价值潜力巨大。企业也因此面临一定的知识产权挑战。“共享领域的企业要做好知识产权战略规划,根据行业技术特点、竞争环境等因素构建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尤其要以商业思维去规划各类知识产权工作,这样才能逐步培育出可运营的高价值专利包,知识产权工作才能良好支撑公司的商业运营需求,新兴行业知识产权的价值才能逐步实现。”

  记者:李晨

(责任编辑:殷俊红)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