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青年中医“养成记”

2021年07月28日 07:13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刘锦龙

  笔者是一位既无家学也无师承经历的青年中医。2019年到深圳大通中医馆工作,开始了零起步的体制外门诊生涯,从门可罗雀到半日诊疗超50人次,笔者从“单兵作战”到组建七人团队集体前行,期间积累了一些有关职业定位、发展抉择的经验及感悟,在此与读者分享,以期抛砖引玉。

  众所周知,青年中医通常既无耀眼的头衔,也无“老有所成”专业积淀。但是,在当前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迎来大好前景的有利条件下,青年中医也完全可以通过锚定业务方向、改变思维模式,持之以恒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加速“蜕变”进程,从而打开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首先,在业务方向问题上,究竟是主攻专科专病,还是全科诊疗?笔者认为,对于刚起步的青年医生,越想做全科,反而越没竞争力。笔者本人就是重点主攻针灸推拿治疗肌骨疼痛,主题明确,定位清晰,实践证明,这一思路有利于在短时间内增加患者数量。

  尽管如此,这并不能成为放弃全科的理由。因为,一个没有全科思维的中医专科医生,也难有建树。专病专科只能作为事业发展的切入口,便于集中精力发挥专长,有利于凭借疗效快速吸引患者。当然,并非所有的青年医生都要以中医外治起步,若确有内科方药所长,还是要坚持自身的原则和定位。

  其次,在选择病种方面,尽量避免疑难杂症,不妨着眼于常见病、多发病,比如肌骨疼痛、妇科、儿科、减肥美容、儿童近视等,这样有利于尽快打开诊疗工作的局面。

  青年中医们容易走入认识误区,认为只有攻克几个疑难杂症,才能彰显医术水平,从而借此成为临床大家、一代宗师,甚至国医大师。殊不知,国医大师的成长之路犹如万人过独木桥,固然可以把成为国医大师作为崇高的追求,但作为中医大夫,如果连常见病、普通病都治不好,没有起码的积累过程,这种好高骛远的追求也注定徒劳。踏实积累业务素质,应成为青年中医成才的唯一道路。想成为一代宗师,必须踏踏实实做好一个“扫地僧”。

  笔者的团队目前只专注于传统的针灸推拿,主动放弃那些花里胡哨、过程复杂、短时间难以复制的诊疗技术。有同行认为我们的技术形式太普通了,无新颖感,体现不出“高手”的风采,但我们把控的是治疗的质量关,患者的体验关以及流程的效率关。这才是最为基础的,也是患者最为需要的。

  我们也常常遇到一些眼高手低的青年中医,往往学历越高,越容易滋长高人一等的心态,如果实践能力不足,又不能放低姿态做事,他们就会陷入一种进退两难的局面。

  传统的中医常有一种思维局限,即喜欢单打独斗、各自为营。高资历的老中医,业务流量自然很高,这自然让青年中医望尘莫及。

  青年中医想要实现弯道超车,团队合作是一条出路,常言道,“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那些坚持疗效价值取向的青年中医团队的业务流量不见得比老中医差,甚至可以超越。在工作协作方面,团结一致、分工合作,彼此相互学习借鉴,在取得生存优势之后再继续追求梦想,这难道不是更好的选择吗?

  因此,以“专病专科+团队合作”的方式去培养与发展青年中医,将会是一种新的探索模式,也是未来青年中医择业的一个新选择。

  (作者为深圳大通中医馆中医师)

(责任编辑:佟明彪)

精彩图片

青年中医“养成记”

2021-07-28 07:13 来源:经济参考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