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北京10月27日电 (记者刘霞)丹麦与捷克科学家携手,利用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CV-QKD)技术,使量子信号与经典数据的共纤传输距离达到120公里。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新一期《物理评论快报》杂志。
量子密钥分发(QKD)技术凭借量子力学特性,可实现高度安全的保密信息传输。其原理在于:任何窃听行为都会扰动传输中信息的量子态,被通信双方察觉,从而确保通信链路安全可靠。
然而,QKD的实际部署仍面临挑战。为实现低成本、规模化应用,关键在于将其融入现有承载经典数据的光纤网络。量子通信必须与经典数据共享光纤基础设施,但经典信道引入的噪声会严重限制QKD的传输距离与性能,此前最远传输距离一直局限在几十公里。
以往科学家尝试通过增加滤波器或分配专用波长来抑制干扰,却使系统集成更为复杂。本次研究另辟蹊径,提出CV-QKD技术来化解这一难题。
在CV-QKD系统中,发送方将随机编码信息加载于光波的幅度与相位上,接收方通过测量光波生成密钥,双方即可借助该密钥实现信息加解密。依据量子物理原理,任何窃听行为都会对光波产生可检测的扰动,从而触发安全警报。
该研究成功抑制了量子信号与经典数据之间的互扰。与以往方案不同,该技术无需外加滤波器或改造现有光纤网络,而是巧妙激活了CV-QKD系统中被长期忽略的“内置滤波”功能,并通过优化量子信号传输策略,最终在满载经典数据的120公里光纤上实现了稳定可靠的量子密钥分发。
研究团队强调,这项突破表明CV-QKD可为长距离光纤链路提供“即插即用”的量子安全解决方案,无需额外滤波设备或特定波长分配,极大降低了现网升级难度。未来,通过改进纠错技术,该系统还有望进一步提升传输距离与密钥生成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