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写在2023年世界环境日

2023-06-05 16:4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景远)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写在2023年世界环境日

2023年06月05日 16:4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今日,一年一度的世界环境日,如约而至。“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2023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也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图表来源:生态环境部

图表来源:生态环境部

图表来源:生态环境部

图表来源:生态环境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我国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从制定修订环境保护法等多部法律法规,到建立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再到实施生态补偿制度,生态环境法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5月29日,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副司长蒋火华在生态环境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监测结果表明,2022年全国生态质量指数(EQI)为59.6,生态质量为二类,属良好,表明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丰富,自然生态系统覆盖比例较高、生态结构较完整、功能较完善。

  与此同时,各地也积极行动,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书写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多彩答卷。《2022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生态质量为一类、二类、三类、四类、五类的县域面积分别占陆域国土面积的27.8%、31.5%、30.9%、8.9%、0.9%。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到2035年要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蒋火华指出,监测显示,区域生态破坏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一是开发活动挤占生态空间,2022年共监测到3000多平方公里生态用地开发占用情况,导致部分区域生态用地面积比指数、生态空间连通度指数等降低,陆域开发强度指数增加。二是部分沿海省份还存在高强度岸线开发活动,导致部分区域海域开发强度指数增加。三是累计发现生态保护红线内各类人类活动图斑3万余个,生态破坏问题线索2000余条。

  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全社会应共同参与,今日,在山东济南举行的六五环境日主场活动在集中展示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成就的基础上,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引导全社会做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建设美丽中国,人人都是受益者,人人也都是参与者。对每个人来说,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把生态文明意识贯穿进日常的行动中,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中国经济网记者 杨秀峰)

(责任编辑:景远)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