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有钱难赚 海南椰子产业"放水"才能养"大鱼"

2013年11月20日 14:01   来源:新华网海南频道   

  实则无奈 企业的“被选择”

  资本无疑是逐利的,然而企业在现实中做出的选择往往不是公式化的,而更是被种种条件所限制的“被选择”。

  文昌市东郊椰子活性炭厂在业内打拼了二十余年,已成为年产椰壳炭化料1万余吨,椰壳活性炭4千多吨,产值数千万元的企业。然而,和老爸一起打拼起家族企业,现担任副厂长的朱兴让却只想简单地跟厂家打交道,直接出售活性炭,不做终端产品。

  “可以做净水器,做吸冰箱气味吸甲醛的,防毒面具也得用到活性炭……”其实朱兴让对活性炭的终端产品并非不了解,“做成最终产品利润更大,但不想做的原因,是不想上生产线,也不想再招人手跑业务。我们企业还不算太大,这里那里投资一点,生产就跟不上了。”

  “这些年赚的钱就投资了两台炉子,扩大了生产规模。我们小型企业贷款不容易,少量的钱可以贷到,但是100万元有什么用呢?比如我们看上了比利时一条自动化的生产线,一次性投入椰子壳,就能够出来高质量的活性炭,但是要价高达5000万元人民币。”朱兴让表达了自己的遗憾。

  近日,一家用椰子水生产面膜的企业给海南省椰果产业协会秘书长曾建军打来电话,但带来的不是好消息,而是让曾建军帮他们处理掉加工设备,“做不下去了”。记者问起原因,企业主表示市场需求不稳定,厂家想订货就订货,不想要了也没辙,三番五次折腾下来,实在耗不起。

  海南泰丰园实业公司的业务主要是为海南几家较大的椰子食品厂提供椰果原料。总经理范亲告诉记者,走高端必须丢掉低端,如此一来会产生资金沉淀,这种负担不是他们这种规模的企业所能承受的,所以他们现在还是选择转型风险小的食品行业。

  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椰雕工艺继承人符史琼,文昌人,因其精美的花瓶等椰雕作品成名,不仅获奖无数,而且单价可以卖到万元以上。附加值不可谓不高,又是独此一家,但从1985年开始创业的符师傅,至今仍只是小作坊式作业。

  “椰雕这一行最大的限制就是很难上设备,”文昌椰之韵实业有限公司厂长文潭介绍,老板看中符史琼师傅手艺,请他技术入股并成立公司。“椰雕没办法流水作业,基本是纯手工,一个1.5米高的大花瓶,2个熟练工人要半年时间才能完成,”文潭说。制作繁杂,周期长,手工作坊只能以生产简单的小件为主,大件精美的椰雕产品越来越少,整体收益上不去,椰雕产业就越来越没落。“符史琼师傅也带过十几个徒弟,但是很多人后来都退出了。”文潭介绍,公司成立一年有余,但都是投入,尚未取得收益。公司正在积极和数控设备厂家联系,希望能得到突破。

(责任编辑:佟明彪)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