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九成网民存安全用药误区 OTC不是安全代名词

2013年11月04日 10:09   来源:广州日报   翁淑贤

  专家提醒:OTC不是安全代名词 抗生素莫轻易用 中成药也有副作用 补药过用也伤身

  医学指导/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中药师丘振文

  生病吃药是再平常不过的,但这貌似平常的事,却包含着很多常识,而很多人都“蒙查查”,经常做错了仍不知道,甚至因此伤了身。近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办的“全国药品安全网络知识竞赛”收到59万份有效答卷,统计分析显示,全部答对的参赛者不到10%。多数网友对如何安全用药缺乏系统了解,有不少问题的答错率高达 50%以上,酒后服药、牛奶送药、靠药减肥、抗生素滥用等等,都是“人气超高”的误区。

  担忧:8个安全用药误区“人气超高”

  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办、中国药学会协办的“全国药品安全网络知识竞赛”从9月1日启动至10月中旬已收到59万份有效答卷。

  据了解,本次竞赛题库共有3000道题目,其中95%的内容属于安全用药常识,3%左右涉及比较浅显的药学专业知识,其他为公民安全用药习惯测试。参赛网友每次完成从题库中随机筛选的10道题目。

  根据对答卷的统计显示,全部答对的参赛者不到10%。据中国药学会工作人员介绍,大部分网友对自我药疗、购药储药和用药禁忌等方面的常识只有一知半解,整体形势令人担忧。据分析,在已经收到的数十万份有效答卷中,有不少问题网友的答错率高达 50%以上,以下 8个较具代表性的安全用药误区“人气超高”。

  专家分析

  误区多反映用药常识匮乏

  “我认为竞赛结果中诸多‘超人气’误区,反映了公众安全用药常识的匮乏。”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中药师丘振文坦言,从3000道题中随机抽答10道题,对于普通人来说,要全答对确实很难,但从上述出错结果的分析来看,很多内容都是基本的用药常识,如果没掌握,日常遇到生病吃药,很难合理、安全地用好药。

  “对于普通人来说,要记住成千上万个安全用药的知识点不太现实。”丘振文认为,到医院看病开药,医生和药师有责任交代清楚哪种药如何服用,而到药店自购非处方药,驻店的药师也有义务指导用药,若未说明,患者和家属一定要当面问清楚、弄明白。

  “对普通人来说,知道一些最起码的用药常识,也能避开多数误区。”结合临床观察,丘振文指出公众最缺以下几方面的常识:

  1. 用法用量:没有严格按照医嘱或处方写的用量用法服用,喜欢自我判断病情随意加减用量,病情稍有好转即无继续坚持服药的耐心;

  2. 药性药效:不少人对药物作用求“快”而忽视用药的安全。有些人以为一用药就应该立刻起效,其实药物在体内的吸收、作用和代谢有个过程,药性发挥作用有滞后。另外,很多人对药物治效期望过高,对个体差异认识不足。药物的有效率是针对整体人群,有些药对特殊个体疗效确实有限,比如一些抗肿瘤的化疗药,其疗效确有个体差异。

  3. 储藏保质:不重视药品储藏,不懂即使是在保质期内的药物开封后太久不用或存放不当,药效会打折扣。比如眼药水的无菌要求较高,最好在1个月内用完,并按说明提示的温度保存。

  

(责任编辑:韩肖)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