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长虫"微博引2万人转发 专家称对人体无害

2011年06月15日 10:23   来源:四川在线   

  两个解释 

  这是果蝇幼虫 

  华西昆虫博物馆馆长 

  含有抗菌肽绝对无害 

  “杨梅泡出的小虫就叫果蝇幼虫,是杨梅中最常见的。”华西昆虫博物馆馆长赵力解释,果蝇平时以蜂蜜、果实等为食。在繁殖季节,它会被杨梅散发的气味吸引,在杨梅表面上产卵,它的卵孵化变成幼虫后钻入果肉,以果肉为食。“杨梅虫只是看着有点恶心,对身体是没有害处的。”“果蝇幼虫经证实还含有一种抗菌肽。”赵力介绍,已经有人研究从苍蝇身上提取抗菌肽作为保健品,但还处于科研阶段。“每条虫子里含有的抗菌肽很微量,还起不到杀菌作用。” 

  科学松鼠会 

  6、7月最常见 

  科学松鼠会成员、动物科普专栏作家瘦驼说,杨梅果蝇是杨梅常见的一种寄生虫,微博配图上的虫子是杨梅果蝇的幼虫。日常见到不新鲜的水果表面会有很小的黑色虫子飞来飞去,就是果蝇。 

  他介绍,杨梅果蝇在每年的6、7月最为常见,确切地说,分别在6月中下旬和7月中下旬集中出现一次。如果虫害严重,会影响收成和果实的卖相。为了防治,果农可能会适当使用农药,但无法根除。 

  [链接] 

  新闻多次报道“杨梅长虫”年年炒 

  过去几年,关于“杨梅长虫”的新闻多次见诸报端。专家也多次解释过这种虫子对人体无害,市民可以放心食用杨梅。 

  随着最近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的凸现,民众对于食品安全问题日益敏感,类似“杨梅长虫”的消息在网络上传播得也特别快。 

  记者手记>>> 

  别让杨梅因虫受伤 

  近年来,因虫受伤的水果中,柑橘是一个典型代表。2008年,手机短信流传四川某地爆发柑橘大食蝇疫情,剥开柑橘皮后能发现蛆样肉虫,引发消费恐慌。不仅四川的柑橘严重滞销,恐慌情绪还蔓延到全国多个地区。随后,政府紧急辟谣,专家也多次解释这种虫子对人体无害,而且有虫害的柑橘仅占极小分量,已被处理,不会流向市场,但滞销局面给各地橘农带来的损失已无法弥补。 

  如今,杨梅也有虫,而且还很“常见”,这样的消息公布之后,会不会引发像2008年柑橘一样的恐慌?造成果农的损失? 

  但是,如果不去求证,不发布真相,又等于剥夺了公众的知情权。等到流言四起,再去被动辟谣,会否引发更严重的恐慌和更多的不信任? 

  这样的信息,公众到底需不需要?是否每一个真相,都有必要公之于众? 

  我们的选择是:尽可能去证实,提供尽可能全面的真相,让公众自己去判断。我们也呼吁,在食品安全的恐慌面前,相关部门能及时鉴证,公开信息,普及科学知识。 

  天府早报记者吕澜希杨华丽摄影方炜

(责任编辑:高蕾)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
手机看中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