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沸扬扬的“砒霜门”最终以海南工商承认“技术失误”而告一段落。虽然农夫山泉仍要像秋菊一样“讨个说法”,但根据以往经验,“砒霜门”很可能不了了之。
是否有幕后黑手我们不得而知,但海南工商在此事件前前后后所表现出来的轻率和不负责任则是无疑。也许只是政府具体办事人员的一个无心之失,但造成的后果可能远超其想象,就像一个小孩子,或许只是将石头投向一块玻璃,倒掉的却是整个大厦。仅仅一个赔礼道歉,无法不让遭受严重经济和品牌损失的企业心有余悸地问,“还会有下一次的‘程序不当’和‘技术失误’吗”?面对此种诘问,政府部门不能光出太极高手,将工作失误轻易就推到了不会说话的仪器上。民意不可侮,如此轻描淡写是不能封住天下悠悠之口的。
这样的轻率和不严谨还表现在很多政府部门的施政行为上,在各种价格听证会中民意“被代表”,而代表身份无从查询。还有近日出现的某市要求市民向政府投诉的字数限制在100个字符之内,连民意也要节约。
坏事不怕,因为可以变成好事,如果海南工商部门藉此“误伤”,积极推动制度建设和责任追究,未必不能挽回公众的信心。事实上,不乏有这样通过自我改变而逆转民意的例子。不久前,在广州番禹建立垃圾处理厂的事件中,当地政府从初期的偷偷进行到之后交由公众表决,积极面对问题的当地政府,在公众心中由失分变成了加分。
拨通海南工商局的电话,“专心、用心、尽心,海南省工商局的一切努力只为了使您真正放心”的语音让其正在极力模糊和淡化事件性质的行为成为笑柄。只想着把这个因自己而起的风波拖到不了了之,岂非是错上加错。我们知道,海南刚刚宣布要在未来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岛”,因此“海南形象”将至关重要,而此事件却“生不逢时”地对海南的形象构成了内在损伤。
就在日前,海南省政府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欺客宰客、兜售假冒伪劣商品,以及黑团黑车甩客的现象给海南旅游抹了黑,对此会下大力气整治,并将之称为最低门槛。海南政府誓言保护“海南形象”的表态让人鼓舞,但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形象不仅仅只是停留在旅游上面,也包括对政府行为等软环境的考验。“砒霜门”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暴露了问题,就有了改善的方向。
当一份中国十大最有幸福感城市的评选公布出来后,网友们如法炮制了一份十大最具愤怒感的城市,当一个城市经济突飞猛进、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时,公众却更在意政府某些违背民意的作为,比如“躲猫猫”、比如“钓鱼执法”,因此,政府所要做的事情不仅仅是提供更好的GDP,也要提供更好的施政空间。
(责任编辑:高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