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重化工业时期,对能源的需求将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而与此同时,能源供应约束严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能源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首要问题。
●近虑加远忧促使我国政府重新审视能源长期发展战略,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能源道路,大力开发水电、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即成为缓解能源压力、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随着2005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上获表决通过,一个潜力巨大的产业——再生能源产业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水电是在我国发展最为成熟的再生能源,我国水电装机容量占我国总装机容量的二成,由于具备丰富的水能资源,所以,我国水电未来发展的空间十分巨大,且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
●我国风能资源丰富,理论储量16亿千瓦,实际可利用2.5亿千瓦,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新疆、甘肃、内蒙古、吉林、黑龙江、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都具备建设风电场的资源条件。
●根据发改委初步完成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力争使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0万千瓦。而目前,我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仅为6.5万千瓦,未来十五年,我国太阳能装机容量的复合增长率将高达25%以上。
●我国在生物质能利用方面,最为成熟的领域非燃料乙醇莫属,同时,因石油储量不足,其进口的依存度较大,故我们认为,具有较好替代作用的燃料乙醇,其发展空间将越来越大。
●尽管目前我国在新能源领域涉足的上市公司不多,但由于该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公司都将获得难得的发展机遇。重点关注的上市公司:天威保变、丰原生化、湘电股份、长江电力、东方电机等。
太阳能:前景无限的新能源
太阳能也是一种清洁、高效和永不衰竭的新能源。地球所接受到的太阳能,只占太阳表面发出的全部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左右,而这些能量已相当于全球所需总能量的3-4万倍,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实际运用中,各国政府均将太阳能资源利用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光伏发电是太阳能的主要应用领域,具有安全可靠、无噪声、无污染、制约少、故障率低、维护简便等优点。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最基本元件是太阳能电池(片),有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和薄膜电池等。目前,单晶和多晶电池用量最大(由一个或多个太阳能电池片组成的太阳能电池板称为光伏组件)。进入新千年后,全球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年均增长率高达30%以上,光伏产业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新兴行业之一。
按照西方发达国家的规划,至2030年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300GW,至2040年光伏发电将达到全球发电总量的15-20%。按此计划推算,未来数十年,全球光伏产业的复合增长率将高达25%-30%。
全球光伏发电如燎原之火
全球光伏发电正在由边远农村和特殊应用向并网发电和与建筑结合供电的方向过渡,光伏发电也正由补充能源向替代能源过渡。
我国光伏产业尚是星星之火
我国西部地区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地区之一,尤其以西藏地区为最,空气稀薄,透明度高,年日照时间长达1600-3400小时,每天日照6小时以上年平均天数在275-330天,辐射强度大,年均辐射总量7000MJ/m2,地域呈东向西递增分布,年变化呈峰型,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我国的光伏电池技术是从60年代发展空间用太阳能电池起步的,地面用光伏电池的生产是从70年代初开始,主要的低成本技术及生产能力则在80年代中期建立起来。
经过10多年的努力,我国光伏发电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不断提高,目前单晶硅电池实验室效率达20%,批量生产效率为16%,多晶硅电池转化效率为14-16%,基本与国际水平同步。
根据发展改革委初步完成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力争使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0万千瓦。而目前,我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仅为6.5万千瓦,未来十五年,我国太阳能装机容量的复合增长率将高达25%以上。
按照国内太阳能发电45000-55000元/千瓦的造价简单推算,未来十五年,我国太阳能发电投资总额为950亿元。
光伏产业:拥硅者为王
在经历了05年G天威的快速上涨及无锡尚德上演的财富故事后,市场对全球光伏产业的繁荣和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充满信心,但展望06年,中国光伏企业盈利的持续能力及硅料价格的上涨仍是困扰光伏投资的两大难题。
本质上,市场忧虑的是在中国企业产能大幅扩张的情况下,太阳能电池是否很快会全球过剩,中国企业何时能够冲垮全球的光伏产业?
要回答以上的问题,我们认为首先必须明确全球硅料的供给何时能够达到平衡。在原材料紧缺的情况下,仅仅依靠下游电池片厂商的扩产计划去判断光伏产业即将供大于求没有任何意义。
从目前硅料厂的扩产计划分析,如果全球主要的硅料厂没有加大投资力度的计划,多晶硅原材料难以在08年之前达到供需平衡。在硅材料难以达到供需平衡的情况下,我们认为中国企业的快速产能扩张只能造成硅材料价格在国内市场的暴涨以及电池片厂产能的大量放空。
在全球硅材料紧张而中国基本无硅料批量生产能力的情况下,多晶硅原材料的价格从04年初出现了快速上涨,由04年初的30美元/公斤上涨05年初的50-60美元/公斤、目前的80-90美元/公斤(国际市场价格)。国内散货部分被暴炒至150-200美元/公斤。
但是,硅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将通过硅片厂、电池片厂、组件厂而得到分散地消化。在目前,各环节的厂商均在寻求硅料的情况下,能够获得硅料的厂商将有能力将成本转嫁至其它的环节。
以上分析是硅料价格上涨对硅片、电池片、组件生产企业的影响,反过来,如果硅料价格上涨至100美元/公斤,在生产成本基本没有变动的情况下,硅料厂的利润将大幅上升。
在硅料价格为60美元/公斤的情况下,硅料厂的毛利率就已经高达50%,如果硅料价格达到100美元/公斤,硅料厂的毛利率将上升至70%,一个1000吨的硅料厂的主营业务利润将高达5-6亿元/年(人民币)。
因此,在行业快速增长而原材料紧缺的情况下,我们仍坚持“拥硅者为王”的观点,建议重点关注产业链完整、靠近上游且有望在硅料生产环节获得突破的企业。我们认为,06年光伏产业最大的投资机会就在于再认识即将进行点火试产的硅料厂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