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铜关税或导致多输局面

2025-07-15 08:08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刘芃)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美国铜关税或导致多输局面

2025年07月15日 08:08   来源:经济日报   

近日,美国政府宣布对进口铜征收高额关税,引发全球铜市场大幅震荡。铜关税举措以重建“美国铜产业统治地位”为幌子,会让美国本土制造业面临成本飙升,可能使全球供应链被迫重组,更令多边贸易体系再遭重创。无论是美国经济还是全球经济,正被拖入一场多输困局。

7月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从8月1日起,对所有进口到美国的铜征收50%的关税。铜是全球第三大消费金属,仅次于铁和铝。美国几乎一半的铜消费量依赖进口,如果新关税举措落地,美国经济多个领域将面临成本激增的局面。受此影响,纽约COMEX铜价直线拉升,一度大涨超2%。

美方一些人声称,在“强有力的国家安全评估”后决定征收铜关税。不过,首先遭遇冲击的可能是美国市场。关税举措势必会推高美国铜价,虽能使少数本土矿业公司获得短期收益,但汽车、电子、建筑等行业将被迫消化暴涨的原材料价格。其中,电动汽车、数据中心等战略性产业受到的冲击尤为显著——前者用铜量是传统燃油车的数倍,后者单个项目耗铜量可达万吨级别。成本激增不仅会进一步削弱美国制造业竞争力,还可能延缓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等关键领域的建设进度。即便政策制定者宣称此举旨在“保障供应链安全”,但现实却是美国冶炼产能不足的短板难以快速弥补,企业囤积的铜库存不过是稍微延缓一下“痛苦”罢了。

铜关税也可能重构全球铜贸易格局,加剧区域经济失衡。智利作为美国最大铜供应国,其国营铜业公司对关税细节仍持观望态度,但已明确表示“美国仅占智利出口的7%”,暗示将转向其他地区市场。墨西哥政府更直言“世界上有很多地方需要铜”,计划调整出口方向。这种转向意味着全球铜贸易流向被美国的政治因素强行扭曲,从基于效率优化的全球分工退化为地域站队的地方保护。贸易商为规避关税也会适时调整运输路线,额外增加的物流成本最终将由全球产业链共同分担。

多边贸易体系也将再次面临挑战。继钢铁、铝关税之后,铜关税进一步削弱了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权威性,使基于比较优势的全球分工体系再遭重创。当智利等待美国“豁免名单”、墨西哥威胁转移市场时,多边框架下的稳定预期被彻底打破。单边行动引发的连锁反应正在形成“关税—反制—供应链区域化”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全球产业协作网络逐步瓦解。这种系统性退化的代价,将由所有参与国共同承担——生产效率下降、创新速度放缓、消费者选择减少,形成全球福利的净损失。同时,铜作为工业基础原材料,其价格区域分化将推高全球制造业生产成本。受此影响,美国通胀压力可能因此显著增加,迫使美联储重新评估货币政策路径,进而放大全球货币政策协调的难度。

全球绿色转型进程也因此蒙上阴影。铜在新能源革命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人为制造贸易壁垒会抬高能源转型的全球成本。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可能因成本攀升而延迟,拖累全球减碳步伐。当美国一些人持续给世界经济增长制造不确定因素时,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窗口期、机遇期可能悄然流逝。这种对全球公共利益的损害,远比短期经济利益分配更值得警惕。

铜关税举措在全球掀动的波澜,短期内推高美国本土铜价,增加制造业成本;中期扰乱全球贸易流向,加剧供应链脆弱性;长期则拖累世界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因此,美国推行铜关税举措不会产生赢家,只会带来多输。当各国在贸易壁垒前重新计算得失,当气候目标因成本上升而被迫调整,这场以“国家安全”为名的博弈,不过是用短期政治筹码兑换长期经济代价的悲剧,也是“美国生病、世界吃药”的又一注脚。(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连 俊)


(责任编辑:刘芃)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