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18日讯(记者 王惠绵)中国光伏企业“出海”正逐步加速。10月17日,TCL中环公告称与Vision Industries签署《联合开发协议》,共同推动在沙特建设晶体晶片项目的开工计划,一期目标产能预计20GW。
早在今年5月,TCL中环便已经与Vision Industries签署合作条款清单,拟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并在沙特阿拉伯投资建设光伏晶体晶片工厂项目。本次与Vision Industries签署的《联合开发协议》,明确项目一期目标产能为20GW,对于推动TCL中环新能源光伏产业全球化战略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将奠定TCL中环新能源光伏业务“外循环”的基础,并进一步提升TCL中环的全球市场竞争力。
长期以来,中国光伏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据CPIA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的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全球市占率分别达到86.95%、97.90%、86.69%和80.80%。2022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高达512.5亿美元,同比增长80.3%。
全球化产业布局也已经成为中国光伏产业保持全球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方向。不过,由于供应链体系、生产成本、人才储备等因素,导致海外产能项目难以真正落地,尤其是技术难度更高、投资规模更大的硅片环节。
本次TCL中环与Vision Industries的合作,为中国光伏产业的全球化发展提供了支撑与借鉴。据介绍,TCL中环基于“工业4.0”技术打造的智慧工厂,实现了晶片制造体系全产线的自动化运行,形成少人化、智能化的生产模式,能够有效规避在不同国家因土地、人力等因素而导致的成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