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医保买药何时实现与线下“同品同类”?

2025-10-23 07:41 来源:经济参考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刘芃)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线上医保买药何时实现与线下“同品同类”?

2025年10月23日 07:41   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 鲁畅 陈旭

秋冬换季易患感冒,见家里药箱空空,北京市民张焕赶紧在一家外卖平台上,用个人医保账户“下单”了两种常用的非处方感冒药,不到半小时送到家中,结算下来现金支付不到1元……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40多个城市已开始试点使用医保个人账户线上购药,告别了线下购药“跑腿”的繁琐。

与此同时,作为一项医疗便民服务措施,部分受访群众也不禁问:“慢性病处方药啥时也能线上买?”“何时能将业务范围拓展到医疗器械?”医保线上购药是否能在便捷和安全的“双轨道”上更进一步?记者近期进行了采访调查。

从“跑腿”到“点单”:试点城市订单激增

“外卖买药刷医保”——去年以来,这项贴近百姓生活的试点政策在全国多地加速推进。

北京去年7月1日起展开试点,参保人员可足不出户用手机在京东、美团下单购药,购买非处方(OTC)药品费用可线上使用医保个人账户支付。目前,北京市参保人员可在多家医保定点零售药店线上购药,定点零售药店范围覆盖全市16个行政区和经济开发区。记者查询发现,京东、美团平台上的药店数量分别为491家、498家。“北京试点的前10天就完成了约12.9万笔订单。”北京市医疗保险事务管理中心主任杨菁告诉记者。

此外,广州市于2024年7月31日正式启动线上购买非处方药医保个人账户支付服务。截至2025年7月底,全市已有682家定点零售药店接入线上买药个账支付服务,覆盖美团、饿了么、京东等主流线上购药平台。上海市更早试点医保在线支付,截至2024年6月底,在美团、饿了么、京东等平台已有超1000家定点零售药店加入互联网购药医保在线支付项目,完成204.7万人次医保结算。

记者体验发现,平台上支持线上医保买药的门店不少是24小时药店,包括海王星辰药房、金象大药房、叮当智慧药房等。除呼吸道疾病药品外,胃肠用药、滋补调养等家庭常备OTC药品均有覆盖。

“总体来看,试点工作起到了便民利民效果,提升了群众通过医保线上服务的可行性,特别是在冬季流感高发期、极端天气、夜间等特殊场景作用明显。”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智慧数据室主任、研究员张立强说。有调查显示,在青岛超70%群众初次使用医保个账线上购药后会复购;在上海尝试了使用医保购药的用户,月度使用频次比未用医保时提升了约三成。

品类“卡脖子”:OTC之外仍是空白

2021年7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关于优化医保领域便民服务的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按照线上线下公平的原则和医保支付政策,根据服务特点完善协议管理、结算流程,积极探索信息共享,实现处方流转、在线支付结算、送药上门一体化服务。

多位受访者表示,网络购药平台逐步接入医保支付服务,打通医疗服务“快车道”值得推广,但目前多地主要还是围绕常见的非处方药展开,且有的地方消费者遇到“线上医保药品品类和线下医保个账购药时不一样”的情况。此外,购买处方药尤其是老年人买一些慢性病处方药还得线下跑腿。“北京等地只局限于OTC,去年流感季我想买‘速福达’,还得去医院挂号找医生给开方。同一家药店,线下买药能用医保个账支付,线上却不能。”一名北京市民说。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从目前试点情况看,青岛、合肥、上饶支持全品类;东莞、珠海等少数城市支持OTC和医疗器械,其余城市仅支持OTC。“药品能不能做医保结算,首先药品需要在医保局的结算系统里对应有一个医保编码。”该人士说,因为每年有不同的新品牌、新药品上架,医保编码库是动态的,但落到各地方时会在此基础上进行增减,“相当于地方有一个自己的小目录”。

此外,记者了解到,个别地市医保部门比较保守,一开始试点时习惯性地以最小范围去做,如选5至10家药店,且在试运行期间推广较慢。“毕竟是一项新兴业务。”一名业内人士说,线下药店开通医保定点也经历了从混乱到有序的过程,形成了分级分类管理、协议动态管理等规则。从谨慎试点到逐步放开,线上医保购药试点应用同样也会经历验证。

日前,国家医疗保障局明确要求定点药店不得对医保参保人员实行不公平、歧视性价格,不得以高于非参保人员的价格销售药品,将定点药店“阴阳价格”行为纳入重点监控事项,以保障群众购药权益。

业内人士认为,“药贩子”借机倒药、药店串换药品等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张立强说,线下医疗机构和药店面临强监管,如果“钻空子”或欺诈骗保会受到严厉惩处,对经营主体来讲是“不可承受之重”。目前,部分区域尚未开通医保线上支付政策,探究其原因,大多源于地方医保平台信息化水平限制或对线上资金、个人信息安全性等方面的顾虑。

张立强介绍,目前广州市医保局提出持续推动“互联网+医保服务”深化应用,继续开展医保药品外配处方业务,释放了扩大线上医保个账购买药品品类的积极信号。基金监管等方面,北京等试点地区也在不断优化完善、积累经验,采用人脸识别、药品追溯码等技术防止欺诈骗保,保障基金安全。

推动升级:形成更加便捷安全高效的医保服务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跨省医保报销落地、电子社保卡实现“一卡通办”等一系列医疗服务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改革成果更多惠及人民。受访人士表示,要加紧研究、跟进监管,确保医保线上购药在便捷和安全的双轨道上推进。

张立强认为,要发挥线上便捷性优势,聚焦重点人群尤其是老年人等慢性病患者,推动其常用药和医疗器械在线上实现医保个账支付,以适应老龄化社会需求,更好保障群众基本用药需求。“推动线上购药覆盖全品类短期虽有难度,但应以此为目标,逐步实现线上线下医保个账购药品类一致。需结合电子处方流转系统、互联网医院在线复诊开方等,满足群众多样化医疗需求。”

专家表示,广大参保人员可使用国家医保局推出的药品比价小程序,利用医保信息系统实际结算价、药店零售价等信息,提供定点药店价格比较、位置导航等服务,形成以市场为主导的价格比较机制,对周边药店“货比三家”,用群众的力量规范引导定点药店公平合理、诚信定价。

此外,针对线上医保购药背后存在的“数字鸿沟”以及防范欺诈骗保等问题,监管部门、购药平台、互联网诊疗机构等各方应引起足够重视,通过不断创新完善监管手段,共同构建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的医保服务体系。

“借助数据流动,整合追溯码、处方核销等功能,实现药品流、交易流、信息流三流融合的全流程追踪和留痕,应用大数据监管模型,确保医保基金合理合规高效使用,守护基金安全及用药安全,让群众更快、更好地用上所需药品。”张立强说。

(责任编辑:刘芃)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