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汛期和夏季用电高峰。记者获悉,7月4日、7日、16日、17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四次创历史新高,突破15亿千瓦,最高达到15.08亿千瓦,较去年最大负荷增加0.57亿千瓦。截至目前,江苏、山东、广东等19个省级电网负荷46次突破历史新高。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刘明阳7月31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迎峰度夏期间,如果发生多区域同热,全国用电负荷预计可能突破15.5亿千瓦。预计8月上旬,还将有高温天气过程,如出现极端气候、大范围连续高温天气,电力供应保障压力将进一步加大。目前看,全国电力供应总体有保障,华东、华中、南方区域部分省份高峰时段电力供应趋紧,但可以通过采取相关措施有效管控。
入夏以来,气温整体呈现出梅早、高温开始时间早的特点。6月中下旬尤其是7月以来,各地电力负荷快速上升,较6月下旬增长超2亿千瓦。与此同时,近日,华东、华北、东北等地持续遭遇强降雨,给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带来一定冲击。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与数智部电力供需分析处处长陈亚宁表示,除气温因素外,在国家“两新”“两重”等政策加力扩围下,相关商品销售、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内需表现较为稳定,新质生产力成长壮大,工业生产、出口超预期回升,这些都拉动了迎峰度夏期间用电的增长。
如何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做好煤电煤炭稳产稳供至关重要。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副司长张星说,目前全国统调电厂煤炭库存超过2亿吨、可用30天。7月28日,环渤海港口、秦皇岛港存煤分别达到2781万吨、576万吨,处于较高水平。同时,煤炭价格较为稳定。
据透露,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加强供需形势监测分析,扎实做好煤炭稳产稳供,远近结合提高煤炭供给质量和弹性。以山西、蒙西、蒙东、陕北、新疆五大煤炭供应保障基地为重点,有序核准一批大型现代化煤矿项目,推动释放优质先进产能。推动煤炭产能储备制度落地实施,加快推进产能储备煤矿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煤炭供给弹性。
随着能源转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清洁能源成为迎峰度夏期间电力保障的关键力量,能源调配体系也更加高效。
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6座大型水电站,沿长江干流自上而下排列,构成了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三峡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7月1日至15日,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高峰开机台数达108台,累计发电量超170亿千瓦时。电站高峰出力超6500万千瓦,单日最大调峰量达3081.2万千瓦,为华中、华东及川、渝、滇、粤等受电区域持续注入绿色动能。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增投产发电装机容量超2亿千瓦,其中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合计新增装机容量占比近九成,新增水电、气电、煤电等支撑调节性电源3000万千瓦;新投三回跨省区输电通道,增加跨区输电能力1600万千瓦。7月以来,又新增投产(并网)支撑调节性电源超1000万千瓦,电力保供基础进一步夯实。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预计,2025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规模有望超过5亿千瓦,再创历史新高,其中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达4亿千瓦左右。2025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预计39亿千瓦左右,同比增长16.5%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占比将在61%左右。
(实习生张景涵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