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民营企业形成梯度创新链

2025-05-13 13:59 来源:羊城晚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李冬阳)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深圳民营企业形成梯度创新链

2025年05月13日 13:59   来源:羊城晚报   

  原标题:龙头企业阔步前行,小微企业加速成长  深圳民营企业形成梯度创新链

  2025年的深圳,科技创新浪潮奔涌不息。在这片不足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民营企业以全球视野与创新基因,书写着中国产业升级的传奇。从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横扫海外市场,到“机器人谷”内人形机器人走进工厂;从跨境电商重构全球供应链,到专精特新“小巨人”攻克卫星通信技术——深圳的民营经济正以“大企业顶天立地、小微企业铺天盖地”的生态,构建起创新驱动的城市新范式。

  ?产业链升级的“灯塔效应”

  在深圳民营经济的版图中,龙头企业不仅是技术突破的先锋,更是产业链升级的“灯塔”。2024年,比亚迪全年销量超427万辆,全球市场份额稳居第一,其匈牙利、巴西等地的海外工厂成为“中国智造”的国际化标杆。华为则以15%的5G标准必要专利份额,持续领跑全球通信技术标准制定,重构全球ICT产业链的话语权。

  这些“巨轮”的航行,带动了上下游产业的协同升级。深圳已形成囊括整车、动力电池、电机电控、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的完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还有比克电池、汇川技术等一大批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材料企业。在机器人领域,优必选的人形机器人进驻汽车工厂,速腾聚创的激光雷达技术国际领先,雷赛智能的伺服电机提升运动精度,形成“上下楼即上下游”的产业生态。

  龙头企业的国际化布局,更成为深圳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关键。2024年深圳民营企业进出口总值达3.16万亿元,占全市外贸规模七成以上。满载跨境电商产品等货物的中欧班列“钢铁驼队”,从深圳平湖南国家物流枢纽一路开向国际市场。

  ?政策沃土孵化的“创新细胞”

  与龙头企业并行的,是无数小微企业的“草根创新”。在宝安区“无忧空间”的390多个梦想卡座中,钱灵惠研发的“会唱歌的卡片”已经小规模量产;张宇诺开始为公司的机器人做产品验证;陈宇华团队的半导体项目则与行业巨头展开合作谈判。这些“蚂蚁雄兵”的成长,离不开深圳量身定制的“创新礼包”。

  深圳为小微科创企业提供“低成本、高品质”的办公空间、最高5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政府算力服务折扣等支持,2024年全市新增56万户经营主体,创业密度全国第一,被誉为“民营经济第一城”。更关键的是,深圳将整座城市变为创新产品的“试验场”。今年3月初,深圳宣布开放30个国资场景给人工智能方面的企业,已经帮助百余家企业成功对接。

  深圳市国资委战略发展研究处副处长兰涛介绍,创新企业最需要的就是场景和机会,这是企业的生命力。只要民营企业愿意来,他们就可以提供机会。这种“以场景换成长”的模式,让技术落地不再“纸上谈兵”。

  ?从“单打独斗”到“雨林共生”

  深圳的创新生态,绝非企业的孤立奋战,而是“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雨林体系。在南山“机器人谷”,科技企业在产业和市场的风浪中搏击、成熟壮大,不同定位的企业在这里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态位”。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今年建成“科技成果超市”,把最新成果摆上“货架”,为科学技术与市场需求之间搭建了高效的成果转化桥梁。

  为解决企业用地难题,深圳推出全国首个“联合上楼”项目——科技联合大厦。14家企业联合竞拍土地、共同投资建设307米高的总部大楼,土地利用效率达传统招拍挂方式的10倍以上,14家企业预计5年内累计营收超1500亿元。

  深圳的“创新密码”,更深植于制度创新的土壤。深圳海关推出智能化联网监管平台,企业和海关对相关数据实现共享,这项创新举措,减少了核查次数,节约了企业的时间和成本。另外,深圳推出“人才引进入户一件事高效办”,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实现人才引进入户全流程网上办理,足不出户,让人才最快24分钟成为深圳人。

  从“三来一补”到“全球智造”,深圳民营经济的蜕变印证了“创新是第一动力”。在这里,政策精准滴灌、市场活力迸发、企业敢为人先,共同书写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圳故事”。

  (羊城晚报记者 李晓旭)

(责任编辑:李冬阳)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