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夏收时节,多地都可见农机装备作业,一幅幅“科技农耕图”在田间地头铺展。
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于农业科技现代化。当前,科技作为推动农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引领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立足我国国情,遵循农业科技规律,加快创新步伐,努力抢占世界农业科技竞争制高点,牢牢掌握我国农业科技发展主动权,为我国由农业大国走向农业强国提供坚实科技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通过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推广应用,取得了一大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效能稳步提升。总体判断,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水平已经跨入世界第一方阵,农业科技自立自强迈出坚实一步。2022年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4%,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3%,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但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还有一定差距。制约我国农业生产力的短板弱项依然存在,主要体现为优质品种培育能力不强、农机智能化水平不高、资金投入不足、科技创新资源分散等问题。对此,需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多举措布局施策,让科技牢牢扎根在泥土里。
首先,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保障农业产业安全。农业强国建设离不开粮食供应的稳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要坚持“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要求,将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充分供给作为第一要务,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保障体系,牢牢把握解决吃饭问题的主动权。加快推动规模化生产与集约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增强抗风险能力,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挖掘农业科技增产潜力,创新手段稳定粮食生产。加强农业安全监管工作,通过科技创新提升农产品品质,牢牢守住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